第七百二十二章 地空協作,步法協同

烏爾沃的判斷正確嗎?

正確,但不夠確切。

北境行者不是不耐久戰,而是他們本身在正面戰場上的硬實力,較之其他方面,並不能算優勢。

要知道,因為福斯拜羅的全面發展,北境行者無論是在紀律性、組織性還是機動性上,都遠遠超出了符文之地其他的軍隊一大截;在卡爾亞的建軍思路指導下,北境行者非常擅長多兵種協作,而且思想相對統一,具有極高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執行很多一般軍隊無法執行的任務。

但是,在正面對抗的硬實力方面,北境行者其實並沒有什麽優勢——甚至在面對無畏先鋒的時候,他們還處於劣勢。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兵員素質天然存在著差距,另一方面也和社會風俗結構有著巨大的關系。

無畏先鋒的士兵是怎麽來的?

他們或是貴族子弟,或是自耕農家庭好幾代的積蓄所供養出來的良家子,從三歲開始就騎著竹馬、拿著木棍比劃。

從五歲開始,他們玩的最文靜的遊戲,恐怕就是簡化版的王之斷言了。

然後,在十歲開始,這些人就要開始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了,有條件的家庭還會主動讓這些孩子一起行動,為將來進入劍陣或者盾陣服役做準備。

十五歲,他們會經過德瑪西亞的預備役審查,通過之後正式入伍。

而一般而言,除非像是蓋倫這種家庭背景極其驚人的之外,大部分士兵加入無畏先鋒都是在二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區間,他們一般會在無畏先鋒服役十年左右,除非成為軍官,否則通常會在四十歲的時候退役。

換而言之,無畏先鋒的戰士,都是有二十年左右軍事訓練經歷的人,他們有的天賦異稟,有的家學淵源,從小就被當做戰士培養,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貴族預備役!

這種培養的成本是相當驚人的,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喪心病狂的培養和篩選制度,才造就了無畏先鋒的赫赫威名,也創造了很多單單從人數上看,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的戰績。

什麽兩三個盾陣守住一座關隘,逼得諾克薩斯一個整編戰團不得寸進啊,什麽小規模進入弗雷爾卓德還能全身而退啊,這些看起來簡直和吹牛一樣的戰績,背後是精兵政策和軍事貴族制度下,驚人投入之下的直接產出。

說句不好聽的,無畏先鋒五個盾陣(一般在四五十人左右)的培養成本,其實和諾克薩斯的一個小型三線戰團(通常人數在千人規模)差距並不大。

而德瑪西亞能一直堅持如此喪心病狂的培養制度,其本質在於德瑪西亞本身就是一個軍事貴族國家,成為軍人、立下戰功,是這個國家最正規的晉升渠道,也是整個德瑪西亞最卷的方向。

在德瑪西亞,任何有點積蓄的家庭,都計劃著攢些錢,購置鎧甲和戰馬,等有個靠譜的孩子,全力栽培他去參軍,爭取立下功勛,成為貴族——就算不成為貴族,也可以借此和貴族聯姻,實現階級的躍遷。

如此制度的影響下,德瑪西亞自然武德充沛。

那麽,北境呢?

福斯拜羅雖小,但晉升渠道卻非常豐富,禦法者、辦事員和北境行者,都是切實可靠的好去處,比之無畏先鋒肯定不是一回事。

此外,北境的兵源和優中選優的無畏先鋒也大不相同,在福斯拜羅,現在少有五六歲開始就接受軍事訓練準備的孩子了,大部分孩子都要去學校上學,學習文化課的。

雖然在學校也能培養紀律性,並維持思想上的統一,但就戰鬥本身而言,上學的人和從小就練習戰鬥的人,那肯定是不一樣的。

哪怕三年之前,福斯拜羅開始在學生十五歲的時候推行分班制度,對學生的方向加以區分,但在戰鬥技巧的訓練上,後來參軍之人也肯定無法和無畏先鋒的士兵相比。

北境行者的士兵們由於大部分從小開始上學,所以紀律性極好;北境產業全面,所以他們的物資充足且機動性強;北境的兵種多樣,他們的協作能力比較強。

而無畏先鋒為代表的雄都方面軍,則是從小開始鍛煉身體、訓練戰鬥技巧,所以往往身體素質更好,而且在正面的戰鬥之中戰鬥力更強、耐力更好。

社會晉升途徑不同、風氣不同、士兵培養方案不同,造成了北境行者和雄都方面軍的巨大差異,這份差異在不了解人類社會的暮光星靈眼裏,被抽象為了士兵的訓練時間,而在拉克絲的眼裏,則是成為了己方揚長避短的關鍵。

從一開始,拉克絲就非常清楚己方的優劣勢所在,所以她始終堅持要在運動之中作戰,要在空軍掩護和水運支援下作戰,要在復雜而有利的地形之中作戰,要在防禦和做好充足準備之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