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新學生·艾瑞莉婭

英勇贊美詩和豐饒之舞,看起來本應該是完全不搭的兩件事。

前者是德瑪西亞人對於戰士的激勵和贊揚,後者則是表達對豐收的期盼和喜悅。

然而,對於習慣了將豐饒之舞跳成戰舞的艾瑞莉婭來說,她舞姿之中所期待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豐收之外,還包含了和平與安定。

只有戰爭結束,艾歐尼亞才能迎來真正的豐饒!

於是,舞者所需要表達的低頭麥穗,變成了不屈的脊梁;揮舞鐮刀的動作,也可以收割來犯之敵的生命。

而這種經過了改編的舞蹈,和英勇贊美詩的精神則是完全契合在了一起。

英勇贊美詩,贊美的就是德瑪西亞戰士們的英勇無畏,贊美著他們為了保衛德瑪西亞背井離鄉,贊美他們在戰場上團結一致不畏犧牲。

在叆華的配合下,娑娜幾乎算是一人成團,硬是將兩首風格完全不同的曲調,硬生生地糅合在了一起,而隨著曲風的糅合,在情感上這首豐饒組曲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

鏗鏘有力的節拍驅動之下,豐饒組曲也變成了戰士對故鄉豐饒儀式的懷念,演奏者不再是慶典上的樂師,而是背井離鄉的戰士,他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用簡單的樂器,模仿著故鄉豐饒慶典上的音樂之聲。

組曲變成了獨奏曲,拿起了刀劍的雙手習慣性地打起了戰鼓的節拍,在這種微妙的矛盾與和諧之下,音樂的含義變得豐富而深邃,一如戰士們的柔聲傾訴。

哪怕拿起了刀劍,哪怕習慣了鼓點,哪怕聽慣了金戈鐵馬。

但他依舊清晰地記著家鄉的一切。

他懷念豐饒的慶典和團圓的綻靈節,懷念低沉的麥穗和一望無際的原野,懷念慶典上跳著綢舞的竹馬青梅,懷念和平而寧靜、遠在千哩之外的故園。

但他不後悔離鄉千裏,不後悔拿起刀劍,不後悔沐浴鮮血,不後悔迎接生命的終結。

因為沒有這一切的犧牲,沒有這一切的分別,沒有這一切的自我改變,那就沒有和平的故園。

現在他能夠演奏起豐饒組曲,跳起豐饒之舞,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娑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演奏之中,對她而言,英勇贊美詩的節拍早就已經鐫刻進了她的靈魂之中,這份金戈鐵馬的鏗鏘之聲完全稱得上信手拈來。

而在豐饒組曲方面,娑娜雖然並不算是特別的熟練,但作為一個小小年紀就為了躲避戰亂而背井離鄉之人,她的這種“不熟練”反而契合了那份“遠離故鄉、只能懷念”的心思。

不僅娑娜如此,艾瑞莉婭也是一樣。

雖然她喜歡將“奶奶說過”掛在嘴邊,但在尚贊的那段無憂無慮的歲月,還是悄然被時間給抹去了全部的光華,變得黯淡而久遠。

隨著音樂起舞的艾瑞莉婭動作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恣肆,其中蘊含的情緒也越來越充沛。

終於,當娑娜驟然變幻了英勇贊美詩和豐饒組曲的地位,琴音徹底變得高亢而有力、宛若戰場上的金鐵之聲時,艾瑞莉婭也再也壓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悸動,她身後的破矩之刃如一雙展開的羽翼,又如一陣彈幕飛出,在音樂室內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刀刃回環,將她和娑娜都保護在了其中。

這一刻,艾瑞莉婭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普雷希典的戰場上,面對著諾克薩斯人的千軍萬馬,卻依舊沒有絲毫的遲疑。

上一次的時候,諾克薩斯人的鮮血浸濕了她的衣衫。

而這一回,同樣也有溫熱的液體從她的眼角滑落。

離開艾歐尼亞已經很久了,但她依舊懷念著初生之土。

抱著學習的心態,艾瑞莉婭一直在壓制著自己的情緒。

但這一刻,她終於再也無法壓制。

於是,本來想著用自己真誠打動娑娜的艾瑞莉婭,最終反過來被娑娜的音樂所感染。

一曲終了之際,當娑娜十指按住鳴顫的琴弦,艾瑞莉婭背後的破矩之刃也緩緩收攏,最終拼成了贊家徽記的模樣。

就仿佛夢中贊家莊園大門上的模樣。

怔怔的看了一會這熟悉而陌生的徽記,艾瑞莉婭隨後甚至沒有來得及正式告別,就急匆匆離開了音樂室。

看著艾瑞莉婭踉蹌離開的背影,娑娜輕輕抹了一把臉,然後伸出手拍了拍叆華的琴身。

她其實也挺懷念艾歐尼亞的。

……

第二天,艾瑞莉婭再次找到了娑娜。

這一回,她的目標不再是挖墻腳了——她想通了很多事情,放棄了最急功近利的辦法,轉而真誠地向娑娜請教起了如何改變現在的艾歐尼亞、如何讓艾歐尼亞能像是德瑪西亞一般蒸蒸日上。

而對於艾瑞莉婭的問題,娑娜給出的答案是“這取決於艾歐尼亞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