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拍基地

在有了一個確定目標後,蝸居在鈦螺尾部的其中一個葫十分小心的離開了海底幕布所覆蓋的範圍。

水中移動時,它一直是貼著海床移動,盡可能順著海流的軌跡移動,這樣即便是擁有軍用聲呐的潛艇,也無法捕捉到葫這個在水中存在的活動個體。

會不會被那個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存在發現,霍古自己也沒有底,這已經是它盡可能做到最隱蔽的程度。

葫就這麽在在流的推動下,來到了距離鈦螺位置一海裏的地方,這裏是鈦螺生命場覆蓋的邊緣,再往前進,霍古就無法在對葫發布指令。

葫來到的這片區域是一片存在於海底的沙地,看不到大塊的巖石,這是海底水流反復沖刷的結果,還要再經歷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星球才有可能存在像地球海灘上的那種細沙。

分裂開始,葫身上的的細胞在霍古的指令下分裂,數量由一變成了二。

原先的葫在完成分裂後沉到了沙地上,這是為了盡可能減小海流對葫個體位置的幹擾,覆蓋上碳納米纖維的葫並不需要擔心,海底粗砂會對劃傷表皮。

葫擺動著兩側的鰭,利用沙子將自己給埋了起來,做好隱藏。

分裂出的葫個體繼續出發,前往更遠的地方。

這期間,遭遇到海底火山或者島嶼,會選擇稍微偏轉方向,整體上並不是一定保持直線,不過無論怎麽改變,都始終是在‘遠離鈦螺隱藏位置’這點不會改變。

就這樣,過去了相當長的時間,具體過去了多久霍古不清楚,它感覺上來說是這樣,此時,這條指揮鏈已經延伸數百海裏的距離,指令延時現象也愈發嚴重。

“差不多就這個距離吧……這種距離就算是人類出動衛星,在不了解生命場的前提下,也絕對不可能順藤摸瓜找到我這裏。”

話是這麽說,但霍古還是出於小心謹慎的原則,把距離又再延伸出一百多海裏……

距離最遠的葫個體不再進行同前面那些葫個體那般的分裂行為,而是在霍古的指令下改變了自己的基因表達序列。

這只葫沉到了海底,這是一處巖石地段,到處都是碎石,同當初火山島嶼海岸線一樣,不遠處的就是一座海底火山。

沉到湖底的葫已經不再保持著葫蘆的形狀,它成了一個肉球,並且還在不停的膨脹律動,就像一個獨立的心臟。

球體越漲越大,球體的內部不再是充滿著實體,而是一處液體環境,球體的正中央隱約間可以從膜外看到一個小型的坯胎。

為了維持自身的強度,逐漸膨脹的球體自覺得在加厚自己的結構,球內的胚胎就這樣在相當穩定的環境下,完成自己外形的塑型以及內部器官的發育。

終於,裏面發育完全的生物用自己鈦合金的獠牙,將球體由內而外的刺破。

生物舒展自己的身體,一個既像是生物又不想是生物的東西出現在海底。

體型近似小山包的大型生命體,呈圓錐狀,底部半徑十米,高度十四米,底部有著六個巨大的口腔貼著海床,頂部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口腔,它的錐身上,有著許許多多細小的小孔,以及一排排鈦合金尖刺。

核心的感知細胞存在位置被埋入地下,霍古在設計之初就沒考慮過讓這種大個子在水裏移動。

鈦合金的骨架提供了足夠的強度,在抵抗海底水壓的前提下,還支撐著這種級別的大體型,表皮是碳納米纖維和蛋白質多層構建起來的復合表皮,最外側還附有鈦合金鱗甲。

這個怪物般的東西在指令下鼓動起身體,頂部的大口腔瘋狂的吸入海水,然後,水流會從底部的六個口腔排出。

只是簡單的這麽一個過程,大量的蛋白質就收集完成。

根莖自這個怪物底部開始生長,這些根莖也與火山島時候的不同,沒有類似主根那樣的根莖,全部都是統一粗細,並且相互交織在一起,成網狀結構覆蓋在海底。

如果把視角放大至可以觀察到細胞結構的程度就能發現,這些根莖是由無數更小的根莖糾合而成,小根莖的核心是碳納米管,且所有小根莖的資源相性各不相同,這就意味著,在強度進一步提升的同時,這個新設計的根莖系統可以處理所有類型的資源。

最主要的一點,這些根莖在時刻制造著氧氣,采集火山的熱能,或著水溫熱量,和水中的酸堿元素發生反應。

這是為了防止存在微生物襲擊根莖系統而存在的設計。

高濃度的氧氣可以破壞掉細胞膜,在這個普遍厭氧微生物的時代,絕對是強有力的大殺器,更主要的是制取起來非常容易,大氣中到處都是二氧化碳。

被氧氣殺死的微生物會向下沉澱,然後被根莖系統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