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生機

霍古改變了星球,由此,海洋再一次出現,並且,一些隱藏在冰層下的東西展露在霍古的視野內。

一片廣袤的陸地……

根據霍古的粗略估計了一下面積,大概占據了整個星球總面積的50%。

成因霍古大概能夠猜到,正是當初暝主動制造的頻繁火山運動造成的結果。

陸地的加熱是件極其麻煩的事情,因為陸地環境裏占據主要部分的不是水,是空氣,這就意味著蜂巢沒辦法直接從周圍環境裏攝取水分。

要知道,無論是每個細胞個體還是加熱工作,都離不開水。

好在這個問題還算是有辦法解決,在蜂巢占據的區域刨出一個凹陷地形,用於積水,讓整個蜂巢能夠正常進行的加熱工作。

水的獲取渠道,是從海洋那邊汲取,利用管道橫跨數公裏的進行遠距離輸送,以及星球氣候恢復後的自然降水。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第一種作為大陸蜂巢獲取水分的主要來源,大陸的面積太過巨大,導致海洋氣候沒辦法進入大陸深處,也就沒辦法進行自然降雨。

可以預計,在經過一段時間,當大陸土壤中的水分逐漸被霍古給蒸發殆盡,那裏將會成為一片荒涼的沙漠。

但是這些對於霍古現在來說都無所謂,它早已經不是人了,自然是不可能再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長達千萬年的時間跨度,這塊巨型大陸早晚有一天,會因為地下深處的熱循環運動而發生分裂,就像地球上的那些大陸,而在那之後,大陸中央區域的沙漠也就會進入到海洋氣候的範圍,自然會被改造回肥沃的土壤。

真正讓霍古上心的是另外一些東西,當初散布的微生物們。

那些微生物在散布出去後沒過多久,就開始了殘酷的生態角逐競賽。

起初,自養型和異養型數量相當,但是為了獲取養分,異養型對自養型發動了大規模襲擊。

結論不言自明,異養型以絕對的碾壓,吞噬了絕大部分的自養型微生物,只有少數得以僥幸逃生存活。

此時,毫無腦子的異養型微生物自然是不會考慮可持續發展這種事情,只要積累到足夠的生物質,就會立即復制分裂出新的個體。

但是,由於自養型數量的銳減,異養型微生物的目標不得不轉移到其他異養型微生物身上,於是,第二場微生物大戰開始了,異養型對異養型。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失敗的異養型會像之前的自養型那樣被趕離到更遠的地方,大戰的勝利者,將會得到繼續留存在原初位置的資格。

然後就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生命就是在這種形勢,篩選出更優良的基因,大戰的微生物幸存者,會變得更具攻擊性,更加能輕易的殺死其他的微生物。

那麽,那些微生物大戰中的失敗者就絕對沒有活路嗎?並不是。

第一次微生物大戰後,自養型微生物逃到了一個遠離微生物戰場的地方,繁衍生息。

失去了異養型微生物這個天敵的壓制,自養型自然是肆無忌憚的從周圍的環境獲取能量和物質,轉錄復制自己的同類,數量會以指數形式增加。

這種增加會一直持續到第二次微生物大戰的失敗者到來。

它們會抑制自養型微生物的數量,讓自己的數量得到增加,不得已自養型就會前往更遠且沒有微生物的區域進行繁衍。

然後,在這個新區域裏,就會重復上演著曾經發生的事情,一批又一批的失敗者會逃向有自養型微生物大量繁衍,且沒有大戰勝利者的地方。

這就是循環,正是這種‘你追我趕’的循環,微生物很快就占據了星球海洋的每一個地方。

然後呢?當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都被微生物覆蓋,自養型微生物就會沒有任何活路了嗎?

並不是,在後續的微生物大戰中,那些勝利者可以說並沒有接觸過自養型微生物。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隨著微生物全面占領整片海洋,一種相當戲劇的情況就出現了,勝利者會專門去攻擊失敗者的異養型,對於遠比失敗者還要弱小的自養型視而不見。

這樣一來,微生物界的平衡就建立了。

那麽,微生物發展到這一步就停止了嗎?

顯然不是。

生命是很奇妙的,每一次的自我復制,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生命在進化道路上的投票。

當這種投票積累到一定程度,進化也就發生了。

這為以後細胞壁,細胞核,細胞器……等千奇百怪的微生物能力出現提供可能。

雖然目的都是為了生存,但基於想法的不同,計劃的路線也不相同。

有的微生物會進化攻擊能力,也許是能輕易破開細胞膜的酸液,亦或者蛋白質尖刺,再或者幹脆就是放大自己的形體,直接將對方包裹進自己內部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