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艦生物

究竟該采用什麽樣設計的生物體結構?

這個疑問困擾著霍古,光有激光武器還不夠,還需要有合適的宇宙生物體搭載,可霍古在設計到這步時犯難了。

霍古想要設計的是一種遠遠超越自己以前所有的設計,載重性、生存性、防護性等等諸多性能上,全面性碾壓的劃時代設計,是能夠作為進攻敵人母星的正面主力。

當前霍古這邊的宇宙生物體對比異星人的戰艦,設計真的是非常落後,即便是搭載了剛剛才設計完成的激光生物組織,同噸位的情況下,單對單還是打不贏異星人的戰艦。

比如氣壓差,異星人戰艦有氣密閘設計,遭受攻擊出現破損,也會因為氣密閘而保證損傷不會進一步擴大。

然而宇宙生物體哪怕破了一道小口子,體內的體液也會像被貼上抽水機一樣迸射出來,固然這個弊端可以通過提升外部表皮強度確保不出現傷口來避免,可在宇宙戰中怎麽可能不受傷?宇宙戰可不是過家家。

這僅僅只是諸多相比較戰艦,宇宙生物體顯露出的弊端之一,還是沒有考慮宇宙戰指揮官戰術經驗的情況下,如果兩邊艦隊同數量、同補給、無後援的在無掩體的宇宙中發生遭遇戰,霍古這邊的勝率是零,毫無疑問。

“先從最開始的部分起手……”

參考著異星人戰艦的設計,霍古優先設計出一條龍骨,作為整艘戰艦的承重支柱,這是當初霍古設計的宇宙生物所不具備的部件,龍骨只有在噸位龐大的戰艦上才會凸顯它的作用,整艘戰艦的結構應力都將集中到龍骨上,確保大噸位戰艦的整體性和結構性。

但是,很快龍骨的設計又被霍古給推倒,因為它發現,自己設計的龍骨,結構強度並不理想,韌性沒有問題,唯有材料學領域霍古自信是壓過異星人一頭,只是剛性不達標,大尺度上整根龍骨柔軟的像根面條,還需要加入結構上的調整。

【霍古,母艦殘骸那邊又發現幾種新型號的激光武器,我讓它們運回來了,型號分別是DRT型口徑682C、BETA型口徑960C……】

暝通知霍古,由於陷入思考的霍古沒有回應母艦殘骸那邊采集者的信息,所以采集者轉而向暝匯報,讓它來拿主意。

“知道了。”

嗯?

被問題困擾的霍古忽然思維停頓了一下,它敏銳的把握住了自己腦海中那促使它靈光一現的關鍵詞——‘母艦’。

對啊,母艦級,異星人戰艦,這不就是現成的宇宙生物模板嗎?

一瞬間,諸多困擾霍古的問題土崩瓦解,因為那些問題早就已經被異星人給解決,根本不需要霍古來操心,霍古需要做的只是將異星人戰艦現有的設計稍加修改即可。

在宇宙真空中,靠擺尾巴是無法移動的,移動方式只能靠牛頓第三定律,利用反推力進行移動,什麽脈沖推進、等離子推進、化學推進,本質上都是建立在這條法則的基礎上,所以,宇宙生物體和無生命戰艦大體布局差異其實並不大,無非就是一個有生命是獨立個體,一個無生命由船員操縱。

霍古直接套用了異星人母艦級的骨架,再加上自己比異星人更勝一籌的材料學基礎,龍骨比原有設計還要大上約三倍左右,這意味著最終設計出來的宇宙生物體,起碼要比異星人的母艦大三倍。

骨架有了,接下來就是能量源,但霍古在考慮到底該怎麽裝上異星人的反應堆。

異星人的反應堆屬於核聚變,不過這種核聚變產能的方式,卻迥異於地球科幻片裏依靠磁約束的聚變反應堆,他們靠的是離心水壓來約束核聚變。

在高速旋轉制造的離心人工重力下,在制造的深井裏引爆小型氫彈,利用水壓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大特性,對抗核聚變的爆炸,由於水壓的全向性,核爆會被很好的約束起來,氫彈的能量會以熱能的形式滯留在水中,然後就是蒸汽產能。

當初如果不是母艦AI的講解,霍古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辛苦搬運回來的聚變反應堆,為什麽會是一口裝滿液體的深井。

氫彈和人工重力都不是難題,難的是霍古要怎麽把一個高速旋轉的輪子安裝進宇宙生物的體內,機械戰艦當然不會在乎這些,可渾然一體的宇宙生物體卻需要考慮自身內部的銜接問題。

思量了半天,霍古決定放棄聚變反應堆,改為裂變反應堆,這個不需要使用什麽人工重力,需要的僅僅只是U235核原料還有重水,利用激光點火U235裂變,重水在其中發揮減速劑的作用,讓裂變緩慢進行,核裂變以熱能形式向外釋放,再搭配上溫感細胞,直接跳過蒸汽發電階段得到電能,轉換效率比異星人原來的核裂變還高上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