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不吉利的章節號

生命場內,是此起彼伏的信息,所有的采集者們,都在關注著這件事情,因為族群中的一員將要遠離它們去到一個非常遠的地方,連光都要走上五年的時間才能到達的距離,整個族群從無到有所踏出的距離總和,可能都沒有這個同族將要踏上的旅程要長。

因為是這樣,采集者們竭盡所能想要為這個個體,發揮一點自己的作用,個體為族群奉獻一切,族群也在反哺個體,從而達到一種平衡,有關本次亞光速旅程可能會遭遇的風險,以及應對措施,還有一些利用本次亞光速航行讓族群獲益的任務要求等等,這些信息充斥著整個頻道內。

暫時蝸居在亞光速軌道炮環赤道區段的末端位置,作為亞光速航行主角的航行者耐心的聆聽著同族在頻道內遞送的這些信息。

“去到那邊以後要注意,不同恒星的輻射能也會不一樣,你初到那裏,可利用資源非常稀少,所以要尤為的注意這點……”

有采集者如此提醒,恒星雖然都是核聚變反應,但彼此之間卻也是存在著顯著的不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質量的差異所導致,質量小的恒星,如紅矮星這些,聚變反應會變得很緩慢,反應材料消耗也會減緩,造成壽命悠長,質量大的恒星則相反,聚變反應由於強引力而得到提升,恒星的壽命也就變相的縮減。

聚變反應的差異造成了能量釋放的差異,而光是能量最為直接的表現載體,所以隨著恒星差異造成的質量不同導致單位時間內輸出能量的不同,而能級自然就影響到恒星所能釋放的電磁波頻率,兩者是息息相關。

這是個很要命的問題,不同的電磁波表現出的性質也不同,所以如果是針對頻率低的電磁波構築起的防禦,遭遇高頻率電磁波時,效果就不是很好,以此類推,針對高頻率的電磁波防禦,面對更高出頻率的電磁波,表現的效果也會差強人意。

這是諸多航行者必須要注意到的問題,除此之外的還有……

“不用擔心養分補給的問題,幾年時間是對於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由於尺縮效應,速度越快時間流速越慢,所以亞光速航行個體的主觀時間不會過去很久,可能只是幾分鐘或者幾小時,亦或者是幾天……”

有采集者說明著亞光速後可能會遭遇到的情況,雖然它們這也是第一次,並不曾親身體驗過亞光速航行,但數學是不會說謊的,亞光速航行後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可以通過提出假設,推導出事件內的邏輯關系獲得。

信息後續的采集者附和著那個說明‘尺縮效應’的個體,並在它的基礎上作出補充,推導出亞光速航行可能遭遇的危機情況。

“沒錯,養分不需要擔心可另外的問題還是存在,盡管亞光速航行是目前已知最為安全的航行法,但這種方法仍然是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時間流速的減緩導致航行個體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去應對航行時遭遇的突發情況……”

按照相對論,可以知道速度越快,動質量越大,而物質本身因為達到接近光速,所以時間的流逝會減緩,這種減緩是相對而言是時空扭曲所導致的現象。

直接的表現就是類似中國古代神話中描述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種現象。

可是和東方天庭不同的是,在空間上亞光速物體和常規速度物質仍然是互通,所以物質交互與相互作用仍然是存在,這就導致了一種情況的發生,那就是處於亞光速狀態的個體而言,外界的一切物質變化都在加速,從化學到物理一切的一切。

試著想一下,觀察者本身以靜止不動的狀態矗立在原地,注視著面前一只烏龜緩慢且艱辛的爬行,而觀察者自身加速到亞光速後,就會看到這只緩慢的烏龜以超過一千馬赫的速度到處亂飆,而且還能做到無視物理動量的銳角轉向,這就是時間減緩帶來的效應。

而問題還不僅僅只是這個,隨後又有采集者進行著說明,這次是關於雷達偵測。

“對的,尤其是達到亞光速後,雷達效果會因為光速恒定削弱探測能力,假若航線前方存在障礙物,比如星際塵埃雲之類,那將會是非常嚴重的災難……”

光速無論以何種參照物,都是維持在一個定值上,哪怕有物質能加速到光速,光速也不會有所提高,這就是光速恒定原則,假若有物體提升到光速級別,物體本身自發釋放的微波會堆積在光速物體的前方,直到物體減速才會釋放出來。

亞光速不比光速,所以不會出現這種堆積情況,但雷達的探測速度上限卻也是光速,這也就導致雷達波能夠偵測的距離會變得非常短,短到忽略不計,等到雷達反饋出前方存在障礙物時,已經為時已晚,亞光速航行者根本沒可能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