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恒星資源開發任務(5)

紅矮星的物理模型再次出現在采集者們的頻道內,這是為了更加直觀快速地理解方案提出者所構想的恒星尺度巨構。

只見,方案提出者在頻道內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提議,建造一個環,這個軌道環只需要一個就足夠了,軌道環由數量龐大的分段軌道艙組合而成,每個軌道艙呈圓柱體,圓面直徑不一定需要很大,但強度必須要盡可能的高,最好按照能承受黑洞引力進行思考設計。

“這個環是個粒子加速器,用電場給軌道艙內的粒子不斷的提升速度,使其無限接近於光速,這種速度和我們百分之九十的亞光速航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它將是一種竭盡所能的速度提升,維持電場的電壓會提升到非常高的程度,這個電壓強度會是族群自誕生以來最高的數值。”

頻道內的物理模型中,出現了一個圓筒結構,隨後這個圓筒結構縮小到紅矮星模型的同等比例,對比起紅矮星猶如一顆砂粒。

渺小的圓筒結構迅速增殖,數量龐大的圓筒結構圍繞著紅矮星一圈,構建成一個緩慢旋轉的圓環。

隨後,這個圓環透明化,顯現出一個發光的圓圈,這便是在軌道環內那圈被加速到極度接近光速的粒子流。

看到這些的采集者們,很直觀的便能理解這個方案的構思。

“這樣高的電壓,又該怎樣去實現?”有個體問。

這個問題,方案提出者早就想好了解決方案。

“能量可以從恒星那裏獲取,環是需要降低溫度,用低溫物質帶走堆積熱,這一過程就能順便用來發電,用以維持環內部的加速電場,至於電阻的話,我們可以慢慢去試,總能找到合適的材料。”

生成高電壓就需要一個強電阻,而電阻還需要足夠耐高溫,再提高電壓的同時,不至於因為自身的高溫而汽化,加速電場倒也罷了,但偏轉電場是整個圓環的關鍵所在,因此這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不過這個問題是材料的問題,采集者們可以不斷的組合物質去嘗試各種物質的電阻。

“電場要一直不斷的維持加速嗎?”有采集者問。

“不,在環將內部粒子流加速到一個合適的速度後,電場就不必在加速,而是改為以偏轉,在真空環境下,是沒有摩擦力的,一個物體會永遠的以初始速度運動下去,粒子流也是同樣。”

只要偏轉電場沒有消失,粒子流便會永遠這樣下去,哪怕到宇宙熱寂,以為如果不考慮環的情況,只考慮粒子流,極其接近光速的運動會形成尺縮效應,也就是宏觀時間減慢,粒子流自身衰變速率也同樣會減慢很多倍。

正在這時,有個體想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問題,那就是粒子流產生的引力同樣也會影響到圓環本身。

“可粒子流動質量產生的引力,勢必也會影響到環本身,作為一個恒星尺度的巨構,結構性本就脆弱,被粒子流的引力這樣一影響搞不好會撕裂解體。”

物體尺度越大,總強度越低,大尺度結構中的電磁力仍在發揮作用,可大尺度結構內在的應力也是強的可怕,兩種力一抵消,便會讓大尺度結構的總強度下降。

就好像一個快要倒地的人,這個時候只需要一根稻草的重量便可以讓這個人摔倒,更何況施加在這個快要摔倒人身上的力不止是一根稻草的重量,更是重重的推一把。

不過,這一點,方案提出者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也同樣是整個方案中最重要的一個結構設計部分。

“你會這樣想,是因為你沒有將粒子流本身的運動考慮進去。”

方案提出者解答這個問題,為了方便同族理解,它反問疑問者,另一個問題。

“一個簡單的力學問題,勻圓周運動的力矩是怎樣的?”

“呃……兩個力矩彼此垂直,一個是偏轉運動物體的偏轉力,另一個是圓周運動物體動能本身產生的離心力。”

頻道內,軌道環的物理模型中很快便出現了兩個箭頭,兩個箭頭分別代表了兩種力的方向,再然後便是將軌道環的模型虛化,粒子流的存在明顯化每一只采集者都可以很直觀的看到粒子流在圍繞著恒星圓周運動。

只見,方案提出者回答,它開始向同族們說明自己這個構思最為核心的哪個部分,即便是恒星尺度下的結構,強度仍然能夠得到保證。

“對的,而其中的離心力正是我們可以用到的力矩,我們一直在為電磁力無法延伸到更大尺度而煩惱,而宇宙早就已經告訴我們,在更大尺度該用什麽樣的力,那就是引力。”

“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作用,即便是一塊不大的隕石,也可以在和恒星相互作用的時候,使恒星發生偏轉,只不過這種偏轉值非常小,因此等同於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