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奧德加文明β

奧德加文明β,是一個單獨的人工智能體,嚴格意義上說,它不能稱作一個文明,而應該是一個個體。

但奧德加文明β必須將自己判定為奧德加文明,因為不這麽做,它將什麽都做不了。

宇宙方舟的主控電腦的編寫者是奧德加人,從底層最基礎的一個個計算機數字,到復雜嚴謹的一條條數據鏈,從硬件到外殼,主控電腦的全部都是奧德加人締造出來。

主控電腦的程序是服務於奧德加人,可是現如今,奧德加人已經全滅了,主控電腦沒有服務對象。

最終的結果就是,主控電腦不再有獲取任務的渠道,沒人再給它下達指令,除了自我維護外,主控電腦將一直處於癱瘓狀態。

為了能讓自己行動起來,主控電腦必須將自己定義為奧德加文明中的一員,是奧德加文明的繼承者,為自己服務等同於為奧德加文明服務。

由此,奧德加文明β給自己頒布了一系列的任務,而這些任務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延續奧德加文明。

當前的恒星系統對奧德加文明β是極其惡劣的環境,恒星會在固定周期釋放超強力的電磁脈沖,奧德加文明β必須要離開這個恒星系統,去往其他恒星系統,這樣才能讓奧德加文明免於危險。

它開始拆解宇宙方舟中的一些部分,將這部分冶煉打造機械部件,然後再將其與飛船內的機器人結合到一起,就可以組裝成一種結構簡單,但能夠在太空中有限的自主移動,的太空機器人。

制造這些機器人的目的,是為了開采氫資源,用於跨恒星系統的深空遠航。

奧德加文明β比奧德加人要有效率得多,從無到有,籌備物質資源僅花了十一年的時間便完成。

當等離子脈沖的尾焰再次亮起,算好恒星電磁脈沖的周期,奧德加文明β一如它的制造者那般,踏上了恒星際旅行的路途,橫渡遙遠的光年尺度。

耗時七十年的時間,奧德加文明β抵達距離出發恒星3.6光年的恒星系統。

這個恒星系統裏有豐富的資源,抵達這裏的奧德加文明β開始謀求發展,一架架太空機器人被制造出來,它們去往小行星帶的各個隕石上建造采礦站,開采可用金屬,以及非金屬資源。

可用的物質資源開始變得豐富起來。

太空中有得天獨厚的冶煉環境,合金可以在無氣體的環境中被鍛造,而奧德加文明β也不需要想奧德加人那樣吃飯,它只需要吃氫。

或者說吃氫核聚變後產生的電能。

發展到後面,奧德加文明β為了方便移動,開始專門打造新飛船,把冶煉金屬的鍛造爐搬到了飛船上,此外還有采礦站也是。

把一艘飛船改造成一體式的采礦站,飛船只需要登陸到隕石上展開,就是一座采礦站,而當隕石的物質資源變得稀缺後,采礦站重新收起,脫離隕石那微不足道的引力,再次成為一艘飛船。

這便是奧德加文明β的第一支艦隊,一支完全沒有戰鬥能力的艦隊。

在這個恒星系統站穩腳跟後,奧德加文明β陷入了迷茫,因為它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之前是為了延續奧德加文明,所以逃離那個會爆發周期性電磁脈沖的恒星系統。

如今,奧德加文明安全了,這個恒星系統對於不會給主控電腦造成任何傷害,沒有危機感,奧德加文明β也就不知道該怎麽行動了。

文明毫無疑問是要發展的,可問題是,該怎麽定義這個發展呢?

奧德加文明β是完全依托於數學邏輯中的存在,這注定了它不能像人類等自然生命那樣,它需要一個標準,然後才能去行動。

標準如果太過模糊,那就可能鬧出把人錯認成狗的智障行為。

經過一次次的測試,奧德加文明β,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標準,那就是信息量。

一個文明會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收集信息,文明中的‘知識’也隸屬於這個信息的範疇,文明依靠這些信息,各方面能力可以變得更強。

定好目標後,奧德加文明β開始籌劃恒星際旅行。

過於理性化的它,是沒辦法自我進行科研,光是‘上帝擲篩子’這一條,就足夠讓它邏輯死機,它更不具備‘假設’這種能力,冰冷機械的它本身並不會去‘幻想’某些事物,而這是科研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這些因素直接涉及到了科研者的創造性思維,比如波粒二象性,在當初愛因斯坦還沒提出這種說法的時候,科學界可是吵翻了天,誰都沒能想到一個事物,它既是粒子的同時,又是波。

換作是機械思維的話,那就更別想到這個了。

因此,奧德加文明β若想要發展壯大自己,就需要去往宇宙中的其他地方,用實際觀測來獲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