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狼狽不堪的兩國

采集者們想過一種情況,那就是如果一個恒星系統打下來後躍進生物沒有部署防禦,新帝國那邊也是如此,這個時候還被進攻了,這種情況該怎麽辦?

於是便有了第4033號方案的誕生,這在人類社會裏叫做以防萬一的‘後手’。

多個子體構建起一個包裹恒星的‘雲’,效仿當初瑟琳人的恒星陣列,整片雲構成的陣列就是一面恒星級的凸透鏡,偏轉聚焦恒星外散的輻射攻擊敵人。

在制定這個方案以來,采集者們就沒怎麽用過,這是用來兜底的應急方案,一般不會被它們考慮到作戰計劃當中,以致於神聖沃姆邦國的艦隊從未遇見過這樣的攻勢。

如今,奧本他們有幸第一次品嘗到這樣的高能打擊。

當機甲大軍有恃無恐的去破壞殺死那些巨構生物之時,他們便已經進入到恒星陣列的射程以內,折疊的子體延展自己的軀體,恒星的光芒被遮蔽偏轉,亮度因此下降。

隨後便是對偏轉光線的調整,這也是奧本所率領的艦隊最後的逃生機會,不過他們並沒有很好地把握住,只是在因為恒星的變化而驚愕在原地。

當調試完成後,便是將恒星光照聚焦之時,恐怖的恒星脈沖束甚至能將一顆體積不大的實心衛星給吹散。

無論是戰艦也好,機甲也罷,絕無可能硬抗下這樣的恐怖打擊,未曾及時躲進靈域的機甲、戰艦,全部化作星際塵埃,需要把視角調整到原子層面才能找到那些零星的渣滓。

再次從靈域內出來,經由下屬匯報戰損情況,奧本驚懼的發現,半數的王牌機師都因為恒星方向莫名的攻擊,消失的無影無蹤。

王牌機師的反應速度遠超於普通機師,戰場作戰、生存能力同樣也很強,在恒星脈沖束打擊到來以前,他們都聽從了奧本的指示,緊急躲入靈域之中。

但缺點就在於機甲的瞬移距離太短了,相對於恒星系統而言微不足道,而恒星聚焦的脈沖束,雖然說是‘聚焦’,但覆蓋面積可比地球的視面積大得多,如果把地月系作為靶子的話,地球和月球都的一塊承受。

還有就是持續性,偏轉恒星輻射本身是不消耗能量,能量來源於恒星正常的外散輻射,像這樣的輻射可以持續幾十億到上百億年之久。

這樣一來,那些從靈域中出來,半數的王牌機師縱使有天大的本事,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也不過是蜉蝣撼樹那般無力。

可以遠距離瞬移的戰艦以及那些處於因邊緣成功瞬移出打擊範圍的機甲僥幸苟活下來,但這樣的苟活是不長久的,奧本知道他們必須趕快逃,戰艦直接拋下了還未登船的機甲,朝著門的方向。

王牌機師們慌不擇路,也是拼命的向著門的方向逃跑,有的連續性的跳躍,試圖追趕並登上戰艦。

恐怖的力量將神聖沃姆邦國的主力艦隊,從物理乃至思維層面都整個擊潰了。

這是一場大潰逃。

一路逃一路死,在付出了慘痛且難忘的教訓後,奧本總算是帶領著殘兵敗將逃到了門的另一端。

持續向門的方向照射了一段時間,這是為了防止有敵人借助靈域內躲避,還未離開這個恒星系統。

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這樣的謹慎行為卻也給這個恒星系統內的所有偏轉光線的子體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禍。

當門在被恒星脈沖束持續性照射一段時間後,本來只是作為各個不同恒星系統間連接通道的門,有了異動,這異動微不足道,而隨即在下一瞬間,這個恒星系統內的所有偏轉光線的子體全部炸裂死亡,幾乎是同一時刻發生,像是內部被人為的安裝上了爆破炸藥,由內而外的爆發綻放,體液與血肉四處飛濺,被遮蔽的恒星亮度都下降了少許。

此後,門再次歸於寂靜,死亡般的寂靜。

……

而另一方面相比起勇於同采集者們作戰的神聖沃姆邦國,伊納裏煌國卻是全面性的收縮力量不與采集者們對抗,零星的反抗力量基於什麽種族大義、文明正統之類的觀念影響下,伊納裏煌國底層自發性組織起來的反抗。

采集者們不在意煌國底層自發性的反抗,因為力量太小了,伊納裏煌國真正的力量是那些被聚集起來,躲著大肆擴張的采集者們——總得來說,很可疑。

一個文明放棄反抗,不與敵人正面對抗,要麽是有什麽手段不需要用到正面對抗,要麽就是決策層腦子出了問題,放任敵人發起入侵,思前想後,采集者們認為還是前一種的可能性比較高,能爬到文明領袖的位置,腦子有問題早就被其他有能力者給架空了。

所以在擴張的過程中,多出了幾分顧忌,每一次的入侵,都會實現計劃好後路,以防遭遇危機時亂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