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漣漪巨構

繼引力波巨構之後,采集者們開始籌備物質打造另一樣東西。

如果說,之前的引力波巨構,像機械多過於像生物,那接下來采集者們所要構造的東西,被說是完全的機械也並不算過分。

以門為中心點的公轉軌道上,新的肉球被孕育出來。

由於被孕育的內部生物形態並不復雜,成型的時間要比引力波巨構快上許多。

當肉球被回收,內在的生物體暴露在太空環境內。

那是一個圓環,直徑長度為四公裏,放在宇宙尺度上,並不能算是多麽龐大的形體,但它的精準度非常高,距離四公裏精確值的誤差僅在一到兩個分子範圍內。

“反物質都準備好了嗎?”

“一切準備就緒,等待你的點火指令。”

“開始點火。”

伴隨著初下達的‘點火’指令,環上反應堆內部的固態氫,開始被噴射微量的反氫氣團,100%的質量轉換以高能伽馬的形式釋放,再經由生物熱轉換生成龐大且持續性的電流。

而隨著環本身電流的增強,它的直徑也在逐漸的縮短,起初的縮短並不明顯,這種距離的縮減是在微觀粒子尺度才能夠清晰地看到,而逐漸的,這種縮短現象在宏觀層面上也能肉眼可見的看到。

不僅僅是環本身的直徑,它的粗細也在變小,一股無形的力量正在將它壓縮。

這種壓縮一直持續到環的直徑為兩公裏時方才終止,同時,如果觀察者足夠細心就會發現,環本身的質量要比原來大體積的時候要重上許多,整體質量增加了。

不過這並不是結束,這個環僅為初設想造物中的一小部分。

這個直徑兩公裏的圓環生物外圍,再次被孕育出一圈圓環,不過這一圈圓環要比原先的圓環要大上一些,直徑為四十四公裏。

重復著此前的縮小現象,這個直徑為四十四公裏的圓環,相當於三百多個足球場的長排成一列,縮小到二十二公裏的直徑長度。

外圈環的內壁和內圈環的外壁,通過一個直徑六公裏的軸完成對接,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結構。

但是,這並不是結束。

采集者們仍然不斷地在巨大結構的外圍把環孕育出來,每一個環在縮水後,與自己相鄰的環間隔為五公裏。

就像俄羅斯套娃,一環圈著一環,層層疊疊,每一個環都通過外壁和內壁的各兩根軸與臨近的環相連接,成為一個整體。

像這樣的圓環,共計套了57193個,這個巨構的總質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不少行星,直徑相當於木星直徑的兩倍,地球在其面前渺小的像個孩童玩耍的玻璃珠。

除了引力環外,這個巨構可以說是采集者們目前最為龐大的巨構生物,由多個圓環生物相連接組成的系統。

“初,這東西有什麽用呢?”

“還記得我們之前孕育,專門探測引力波巨構嗎?”

“現在這個是可以掀起時空漣漪的巨構,就叫它‘漣漪巨構’好了。”

漣漪巨構的那一圈圈的圓環是一圈圈引力環,與環繞恒星采集物質資源的引力環結構如出一轍,只不過體積和質量要小很多。

內在高速圓周運動的粒子束,以及相對論下導致的強引力效應,這些圓環本身的結構強度,遠不是那些依靠電磁力維持自身形態的材料可以比擬。

正因為如此,即便環的直徑達到了兩倍母星的直徑,其本身的強度仍然是可以得到保證,而不是會變得像煮熟的面條那般柔軟脆弱,容易斷裂。

“反物質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

“開始加速,進行初次測試。”

“了解。”

按照初的指令,漣漪巨構開始發生變化,耀眼的光芒在漣漪巨構內的每一個圓環上都可以看得到,那是正反物質湮滅而釋放的伽馬射線脈沖,躍進生物依靠這個可以達到亞光速航行的層次,如今這樣的推進被應用到推動圓環上。

龐大質量的圓環逐漸以軸為中心開始翻滾運動,總數量共計57193個圓環都在運動。

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而當物質運動起來時,便會泛起這樣的漣漪,質量越大的物體,泛起的漣漪幅度也就越大。

在引力波巨構那邊,沒過幾秒便接受到大量雜波,有些類似收音機無信號後出現的那種雜音。

除此之外,漣漪巨構就沒在出現過多其他的表現,正如初最開始所說的那樣,漣漪巨構本身並不具備攻擊性。

或許時空潮汐可以撕碎敵人,但以漣漪巨構現在這樣的體量和質量,是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

初依靠同族的通訊途徑,聽了一會漣漪巨構所產生的引力波,隨後下達新的指示。

“該讓那些實驗參與者醒過來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