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打強敗

在選定好一處突破口後,大量的躍進生物集結在門的另一端,準備發起猛攻,成批量的躍進生物渡過星門,抵達門彼端的恒星系統。

對了應對采集者們的入侵,協調會這邊也隨之采取相應的軍事行動,遠比以往數量更加龐大的協調會作戰單位進入到恒星系統內。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太空搏殺,縱橫戰場的光劍以及象征著奇點爆發的伽馬射線暴頻繁出現在戰場內。

雙方都在源源不斷的投入兵力,拼的就是看誰的數量多。

這方面當然是采集者占據優勢,只要有充足的資源,它們想要多少個體就有多少個體,等到門世界內一些恒星系統的引力環建成,可以開采恒星資源,那躍進生物的增加速率還可以再放上好幾百倍。

而這些,都是門世界內的國度、勢力所不清楚的,如果他們知道,絕對不敢像現在這樣當悠閑的旁觀者,無動於衷。

在進行大規模集群會戰的恒星系統內,大量的殘骸幾乎遍布整個恒星系統,平均每隔幾公裏就能看到一個殘骸,雖然幾公裏在地面上很遠,但在宇宙尺度上已經是相當密集的一個距離。

這些殘骸就像是一團烏雲籠罩住整顆恒星,亮度都下降了不少,或許當這顆恒星的光芒被河系內某顆星球上的智慧文明觀測到時,他們會驚慌地認為是某個宇宙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也說不定。

采集者們對於會戰的勝利是志在必得,在了解到協調會作戰單位還是需要人員操縱之後,坐實了它們同協調會打消耗戰的想法——協調會的人會被它們殺死,而且會越殺越少,而它們則不在乎這些。

事實正如采集者們預估的那樣,激烈的會戰持續了一段,協調會選擇了撤離,協調會一方損失三千多數量的作戰單位,而采集者這邊損失了近一百多萬只的躍進生物。

這不管是在協調會還是門世界內那些國度、勢力眼中,采集者的這場會戰中都是吃大虧的,但實際上,采集者這方占了大便宜。

從戰場中躍進生物的屍體中回收質子晶格體、固態氦等戰略資源,極大的縮減了采集者這方恢復躍進生物數量的時間。

躍進生物的孕育難度其實比母艦生物小,需要消耗的物質資源也相比母艦生物少很多,畢竟躍進生物的體量只是介於帝國巡洋艦到驅逐艦之間,孕育速度自然是不必說,只不過戰略資源的制取需要時間,如今戰場上就可以回收一部分仍然完好的戰略資源,躍進生物的集群數量恢復速度自然也就加快。

可這些協調會是不知道的,他們還在因為采集者投入的血本損失而沾沾自喜。

搶下恒星系統的采集者們一方面回收戰略物資,一方面在恒星系統內架設起漣漪巨構,遮蔽協調會在這個恒星系統內使用靈域的能力,協調會在無反攻奪回陣地的可能——至少在他們有方法應對漣漪巨構以前,這樣的結果都不會改變。

重新恢復數量後,采集者們繼續如法炮制的發動新的攻勢,協調會因此不得不集結大量的兵力與采集者們相抗衡,超光速跨恒星的機動性被漣漪巨構遏制住,他們別無選擇,如果不想戰線崩盤,就只能和采集者這樣硬碰硬。

然而在新開辟的戰場中,協調會再次舍棄了陣地,戰損比仍然是同上次一樣,采集者這方的戰損比非常難看,付出的傷亡高達百萬,而協調會僅付出數千作戰單位。

雖然如此,但采集者們在獲知到協調會的傷亡後,更加的堅定了執行這種消耗戰的決心,只因為這次協調會的損失比上次的要多出兩百個單位。

協調會並沒有采集者這邊恢復的快,他們還沒有從上一次的會戰中恢復過來就被采集者強行拉近了新的會戰當中,這導致正面戰場上火力不足,傷亡也就因此增加。

在短時間內被采集者們強迫進行數次大規模集群會戰,付出數萬的傷亡後,協調會這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采集者們的目的。

可是在戰略上,他們一時間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他們無法像采集者那樣以點破面的集中戰力強行沖擊采集者的戰線,因為到了采集者那邊,協調會的作戰單位就沒辦法使用靈域,戰鬥力直線下降到幾乎可以說無害的程度,只能被動保持防守的狀態。

就這樣,協調會原先攻占的恒星系統,一個個被采集者們以慘烈的犧牲為代價重新又給奪回來。

協調會一方隨著淪陷恒星系統數量的增多,變得越來越難以招架采集者們的正面進攻。

只因為躍進生物集群雖然每次會戰都會付出百萬級別的傷亡,可是下一次的會戰卻必然會比前一次多上許多,可協調會這邊能夠作戰的單位數量一次比一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