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什麽叫蟲海

兩邊很快短兵相接,蟲族生物體群對抗阿米巴根莖群。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有如潮水般湧動的根莖群,蟲族生物群剛一接觸就別沖垮了,猶如直面海嘯一般,摧枯拉朽。

單對單,毫無疑問根莖是沒辦法戰勝蟲族任何一只生物體,除了沒有攻擊性的幼蟲外,地面作戰根莖打不贏任何一只蟲族生物。

可群體戰卻不一樣,群體戰除了個體的戰鬥力外,還要考慮很多,綜合這些因素後得到的群體戰鬥力,這才是群體戰中值得參考的信息。

比如戰場寬度。

蟲族有一種大型的生物,擁有成噸量級的體重,厚重堅固的護甲,特化過的韌性骨骼,體內除了大腦外還多有個小腦,即便一顆腦子壞了也不會讓它死亡,最致命的是擁有四個鐮刀狀的大型單分子刃,配合上強健肌肉的咬合,分子材料中根本沒有什麽東西經得起它的切割。

與根莖單對單的情況下,地面戰勝負基本沒有懸念。

然而因為這種生物體型龐大,會占據很大空間,同一個戰場寬度裏,根莖可以存在幾千、幾萬條,一窩蜂的湧過來,四柄單分子刃剛合攏切割掉一批,就被下一批給淹沒了。

至於這種生物體那厚重的生物甲,難道能比得上地底靠近地心的地層堅硬嗎?而且關節這些地方可是沒辦法覆蓋甲殼。

再比如蟲族的一種小型生物體,背上有一對鐮刀爪刃,雙手也是鐮刀爪刃,尾部有尖刺,非常靈敏。

然而在面對根莖群,毫無招架之力,四個鐮刀爪刃、尾部的尖刺分別給五條不同的根莖造成輕傷,然後被第六條甩動的根莖直接拍倒在地,無窮無盡的根莖海直接從其身上碾過去,碾成一堆肉泥。

遠程火力是個群體戰的加分項,一旦集火起來,遠程火力就能充分地發揮出群體的優勢,然而,蟲族的酸液對根莖而言幾乎等同於無效。

蟲族投放出的孢子炮彈、孢子雲霧也沒辦法從采集者那邊占到什麽便宜,沒辦法,誰讓微觀尺度的采集者懂得合作,懂得如何設置陷阱運用計策,懂得制定微觀戰略,比無腦莽的孢子寄生蟲強上太多了。

這是何等的諷刺!以往蟲族用來對付敵人,無往不利的蟲海戰術!如今輪到對手用在它們身上!

蟲族指揮階層那邊一下子被打的懵逼了——到底我們是蟲族,還是你們是蟲族啊?!

然而采集者並不會給蟲族懵逼的時間,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沖’掉了蟲族的生物群,它們轉而對蟲族飛在天空的生物群下手。

蟲族防備著根莖海中冒出來的熱射線炮,可采集者們並不打算用那個,對付大規模的空中敵人,采集者們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許許多多的透明微生物被根莖孕育出來,這種微生物體積相當於一百個白細胞大小,但質量卻比一百個白細胞輕,因為它的內部是中空的,充滿了氦氣,只有一層薄薄的細胞體包裹。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微觀孢子版的氣球,因為比空氣輕,所以會自發性的上浮,數以兆億計孢子釋放,組合成采集者們的孢子雲霧。

與蟲族的孢子雲霧不同,蟲族的孢子雲霧有高度限制,而采集者們的這種沒有,氣球能飛多高它們就能飛多高。

而由於其本身的透明性和微小性,飛在天上的蟲族單位毫無意外的集體中招,蟲族生物體內部的生物抗體,面對具備智慧的微觀生物,就顯得非常不堪和笨拙。

一只只的蟲族飛行生物,就這樣從高空陸陸續續的一頭栽下來,成為根莖海洋的養料。

蟲族已無力再戰!——這樣一個想法出現在蟲族指揮階層的邏輯鏈中。

並不是它們沒辦法再繼續制造生物體去作戰,生物體還有很多正在被孕育出來,可這些有什麽用呢?孕育出來也擋不住敵人一小會,攻擊也不會對敵人起效果。

就在蟲族考慮,要不要撤到地下,依靠蟲族特有的鉆地能力,和敵人打一場拉鋸戰時,采集者們用行動告訴它們,那是在癡心妄想。

蟲族作為地下甬道的長條狀生物,遭遇了往地底擴展根莖的襲擊,相比起地面戰,根莖擅長的是地底戰,生物體的結構也是針對地底環境而設計。

相比較來說,蟲族的地底戰鬥能力非常的弱,任何生物兵種但凡在地底與根莖戰鬥都不可能打的贏根莖。

根莖在地底來去自如,天生不具備視力,但可以依靠另外的器官感知地下環境,厚實的地層會是根莖天然的護甲,進可攻退可守。

而根莖用來對付地下蟲族的戰術真的太多了,比如在甬道內注入孢子雲霧,亦或者注入強酸強堿溶液,再不濟搞出地下坍塌直接活埋蟲族,用地底壓力把蟲族生物體擠死,更可以引導地底熔巖,往甬道裏灌入巖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