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摧毀奇星樞紐

繼任者們針對奇星樞紐展開討論,找到能夠與其對抗的方法。

“歸根結底是對方會隱藏起來,我們無法獲悉敵人的精確位置,只要能夠獲悉精確位置,一發超光速的黑洞炸彈完全足夠摧毀敵人。”

“因此我認為,我們主攻的方向應該是如何破除掉敵人的隱藏能力,精確的鎖定敵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有繼任者表明自己的想法。

但並不是所有的繼任者都是這樣的想法。

“不,重點不是什麽奇星樞紐,重點是如何在敵人的幹擾下繼續投放超光速導彈,摧毀星系核這個能量源,大毀滅就會喪失能量的供給,這是它的要害,也是我們唯一勝利的機會,誰也無法保證大毀滅後續還會不會有下一階段。”

有些繼任者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奇星樞紐只是大毀滅的棋子,不值得集群投入大量的物質資源。

應該從根本上入手,即不與奇星樞紐正面沖突,繼續構建恒星級超光速負物質導彈,削減星系核的質量。

這樣的想法,自然不可能贏得另外一部分繼任者的認同。

“太過理想化,想要躲過靈域的探測,不依靠超光速根本不可能實現,而構建超光速負物質導彈需要開采大量物質,我們不能一直躲避在超光速狀態下,要想擊敗敵人就必須回到正常時空狀態下與敵人面對面。”

星系核是大毀滅的能量源,摧毀那裏在理論上可以停掉大毀滅,所以作為大戰略方針,沒有哪個繼任者會反對。

但問題是,奇星樞紐的威脅近在眼前,它們的存在會嚴重妨礙到繼任者集群收集物質構建超光速負物質導彈。

“面對面的結果就是把大量的物質資源往對抗奇星樞紐方面傾斜,而最關鍵的是,我們連對方位置都無法獲悉,反擊根本無從談起。”

“所以才要想出一個方法,獲悉敵人的具體位置,無論是否要和大毀滅派遣出來的奇星樞紐交戰,這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方想著優先對付眼下的敵人,因為這會妨礙到大戰略的進行。

一方則覺得這是大毀滅的分心計策,不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小嘍啰身上。

然而,說來說去,最後兩邊才恍然的發覺,它們的觀點合到了一處——讓集群擁有可以探測奇星樞紐的能力。

只要不解決這個問題,繼任者集群就沒辦法安心的開采物質資源。

沒了物質資源作為基礎,針對星系核的大戰略也就無法再進行下去。

沒了分歧的繼任者們,經過一番探討後,終於有一只個體冒出了一個想法。

“我們以往都是使用電磁波來實現對敵人的觀測,但奇星樞紐卻可以做到百分百的完全透光,不會幹擾到光路使其偏轉,在任何使用電磁波的雷達中,它就是不存在的事物。”

“基於這樣的思路,我想問,為什麽我們一定要依賴電磁波?我們為什麽不能使用其他類型的波來作為雷達波,獲悉奇星樞紐的位置?”

一連串的反問,讓其他繼任者茅塞頓開,思維活絡。

“那用什麽波比較合適?”

“引力波。”

……

引力波巨構,在門世界戰場同協調會交戰期間,由初率領的采集者集群開發出來的巨構生物,與漣漪巨構同一時期開發。

但引力波巨構並不得到重用,因為對采集者來講,電磁波雷達已經夠用了。

二者傳播的速度都是光速,而電磁波相對於引力波,用來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消耗的能量要低很多。

就性價比而言,二者的功能一樣,但電磁波雷達可以做到體積更小方便攜帶、耗能更低、可操作性更強等諸多優點,讓采集者們失去了開發引力波的興趣。

所以,引力波巨構在被設計出來後,除了第一個樣品的巨構外,采集者們就沒再怎麽構建了。

如今,這個巨構設計再次被繼任者們從腦海中的知識裏翻出來,並加入現有的想法對其改造,用來偵測大毀滅的奇星樞紐的位置。

被修改設計後的引力波巨構,原理不變,仍然是通過內部管道往返的光路頻率變化來獲悉引力波,但引力波巨構的外觀變了,不再是三根互為垂直的光路管道,而是一個球體,這個球體上存在著許許多多如豎井般的光路管道,且統一采用低頻射線,對引力波偵測的靈敏度倍增,更能適應宇宙空間這種無上無下環境的偵測。

體積也比舊有的引力波巨構放大了三倍,這樣可以偵測到尺度更大的引力波。

最後是,復數的引力波巨構組成引力波雷達陣列,讓引力波巨構對引力波的觀測精度再上一個台階。

“真的能行嗎?”繼任者中有個體不安的問。

集群挑選了一處恒星殘骸開采物質,脫離超光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