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超巨星質量生物

“動作快點!不要懈怠!”

“缺時間!缺時間!不要擋路!”

“固態氦資源不足!快點送過來!”

“反物質!急需反物質!反應堆需要供能!供能!”

一個正在構建的超巨型人造物,從骨架上依稀可以看出是一個圓環管道。

這個人造物的體積很大,有多大呢?暫且不看這個圓環的直徑,單看管道的半徑就有1.4x10^6km,比太陽半徑的兩倍還要大上一些。

這是繼任者們構建的超巨星尺寸引力環,構建難度是以往任何引力環都不能夠比擬,難點並不復雜,只有達到超巨星質量而引起的各種問題,但這已經足夠讓繼任者們絞盡腦汁的去思考怎麽解決。

當引力環進入壓縮環節,管道的半徑會縮水一半,最終成型的引力環管道的直徑,只比太陽直徑大上一些,周長為5x10^11km,大約相當於天王星軌道周長的三倍還要小上一些。

這是阿米巴迄今為止構建過的最巨大的物體,但卻並非是唯一,類似的結構放眼整個河系,還有數千個。

物質資源的獲取都是從星雲中,如今的河系已經很難再找到完好的星球,包括恒星,也就黑洞、中子星這類高密度天體,或者較為幸運未受到戰鬥波及的天體能夠幸存下來。

為了高效的獲取物質,負責物質開采的繼任者們總是要不停的移動,通過移動來搜刮彌漫在宇宙空間裏的星雲物質。

得益於時空柱立場形成的擠壓環境,讓星雲物質的密度能夠高度凝聚,換作是以前,收集星雲物質是一種物質獲取最低效的途徑。

思率領的那部分占據了族群物質開采這部分的分工,明面上收集物質,實則總是有意無意的在經過時空柱時,利用自己的引力環對時空柱進行試探。

巨大的構造物隨著繼任者們全力的投入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型。

在這建造的過程中,封裝式的負物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讓繼任者在構建的過程中免受過大引力的幹擾,並且正在構建的圓環不會因為自身引力而扭曲糾結為一個球體。

要知道,構建這種超巨星尺寸的引力環,投入的物質量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木星的總質量,環狀結構沒有因為引力而自我坍塌是因為繼任者們布局了負質量進行引力的抵消。

“壓縮運行開始!”

構建的環狀管道一點點的開始縮水,這個過程是液態金屬氫結構被擬態黑洞的引力破壞,逐漸轉化為質子與質子緊貼在一起的過程,完成壓縮後的整條流通管道,理解為環狀管道的原子核也並無不妥。

管道內在加速至極端接近光速的重核粒子,本身的運動慣性成為了巨大結構自身的強度,強大的引力也保證了圓環縱向性的強度。

巧奪天工的大手筆!

即是有人能夠放大的和地球同樣的體積,站在這個引力環上,也會覺得如同未曾放大那樣站在地面上,如履平地,感覺不到任何弧度。

超巨星尺寸的引力環完工,並非是大工程的結束。

傳統的引力環,在外部會有一層生物骨骼,強度足夠的活體骨骼可以起到支配引力環的作用。

但如今的超巨星引力環,這一套就不再適用。

撤去負質量的抵消後,超巨星巨大的引力壓,會把生物骨骼的分子結構都給壓碎。

為解決這一問題,繼任者們通過強電磁場,形成一層空間很大的隔層,通過‘增厚’的方式,把引力壓通過距離抵消,然後是鋪設核聚變的等離子層,電磁力和引力達成平衡,等離子體被懸浮約束起來。

再往上才是以液氦為流體的生物骨骼,液氮負責熱轉移,生物骨骼負責結構支撐。

質子晶格體材料為管道,貫通上下,內部注滿了液態氦,以避免因等離子層的溫度過高而發生核聚變,繼任者們可以通過這些數量龐大的質子晶格體管道實現對整個超巨星質量引力環的支配。

和吞星巨構的結構一致,兩根長條狀的長條引力環並排往後方延伸,連接上一個與引力環同樣體積的巨大圓面,這個是承載負質量的圓面,與過去的負質量承載容器不同,這是一個有引力環構建的承載容器,巧妙的運用負質量讓整個結構自身的引力與負質量的斥力達成平衡,時空參數維持在零。

結構強度自然是不用說,引力環內部的擬態黑洞會確保強度,因而這個負質量可以承載量上限比原本最大吞星巨構負質量容器的幾千倍幾萬倍還要高,徹徹底底的擺脫掉了依賴分子電磁力來維系結構性強度。

從外觀和能力上看,這是一個超巨星尺度的吞星巨構,不過其中運用的技術,已經不是過去的吞星巨構能夠比擬。

在這種超巨星質量的巨構生物完成之後,也同樣宣告著繼任者們對星系核戰略的啟動,一只只超巨星質量的生物體在完工後不久,就紛紛進入到超光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