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快樂的生活(第2/3頁)

不過現在喜歡了,中午回家的時候,鍋裏燉了一鍋冬瓜湯,有肉。

有肉的冬瓜湯和以前吃的沒油水的冬瓜,那都不能算同一種食物。

盛上一碗冬瓜湯,再加點小蔥花,放點香油,想吃辣椒的話有自制的紅彤彤透亮的辣椒油,然後攥一個大饅頭,吃起來就是一個香。

祝曉斌每次吃飯都忍不住東張西望。

他沒體驗過這種農村人連吃個飯都聚一起的生活。

到了吃飯時間,人們都端著碗攥著饅頭,或者在端一碗菜,或蹲或站,有的出來順便咯吱窩裏夾個小板凳,也不講究,找地兒一坐就開吃,還一邊吃一邊閑扯幾句。

周圍還有雞啊狗啊虎視眈眈地,試圖能在這裏找點吃的,不過通常都會被趕走,因為有些小孩子顧頭不顧腳的,不留神就會被比較刁鉆的雞從碗裏偷走食物。

燕長青家的貓例外,這兩只不知不覺有點變成肥貓的家夥,口味也隨著體重變得刁鉆了起來,在這裏只是為了守著燕長青,才不和雞啊狗啊那樣,還吃別人碗裏掉出來的東西。

……

下午的活動是捉蟬。

天氣越熱,蟬叫的越厲害。

只要有樹的地方,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燕長青在酒廠忙碌,祝曉斌也不用他管,和一幫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捉麻吉燎兒,也不用跑遠,只要有樹的地方就行。

工具有點簡陋,好點的是用個塑料袋,鐵絲握個圈撐著袋口,用長長的竹竿舉著,看到蟬就小心翼翼地把袋口對著蟬罩過去,一旦罩中蟬就會在袋子裏橫沖直撞的嘰嘰喳喳亂叫,也有運氣好的能從袋口跑出去,不過多數都沒那個運氣。

更簡陋的工具就是一根竹竿。

然後到處找椿樹,這個季節裏,那些粗壯的椿樹上,就會裂開一道道口子,裏面會流出一些有點透明的黃色樹膠。

熊孩子們就把這些樹膠刮下來,裹在竹竿頭上,看到蟬就對準了,只要碰上就能沾到它們。

不過這樣抓到的蟬不好玩,樹膠能粘蟬,也能粘手。

等到燕長青忙活一陣兒出來和大家一起,走一路捉一路,盡快興高采烈可收獲不多,但是也沒人在意,到了河裏又開始噗通噗通往裏跳。

盡管現在生活好了許多,有了電視有了以前玩不到的玩具,但是熊孩子們夏天最快樂的,還是在河裏撲騰!

祝曉斌有時候也喜歡看燕長青釣魚,釣到魚的快樂也不亞於跳水裏撲騰。

不過會有熊孩子們來打擾,像二娃這個家夥就是,撲騰幾下子又跑來釣魚,等一會兒釣不到就著急,開始出歪招兒,覺得蚯蚓不好,去抓個螞蚱,或者幹脆弄個小‘氣蛤蟆’掛鉤上當魚餌。

‘氣蛤蟆’是一種個頭很小的灰色的小蛤蟆,和課本上的青蛙蟾蜍都不一樣,只有指頭肚兒大小,跳的不遠又慢,特別容易捉。

祝曉斌每次看二娃都覺得特別樂,很懷疑這孩子腦子怎麽長的,為什麽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操作。

最離譜的他見到過二娃不停地把魚鉤甩進河裏再提出來,不停地甩,最後居然釣上了一條叫做‘眼藥片’的小魚,是鉤住了魚肚子拉上來的。

叫做眼藥片的魚很小的,扁扁的身體,最大的也不超過一根指頭長,像是縮小壓扁了的鯽魚。

這種魚據說不好吃,吃起來會覺得苦,所以抓到了只是放那裏看一會兒,然後就扔掉了。

在河裏什麽魚都能釣上來,名字也千奇百怪。

除了常見的鯉魚草魚鯰魚等,還有叫火頭火蠍子刀鰍的,有帶三根刺紮人特別疼的——這時候黃顙魚還很少見有人專門養殖來賣的,農村娃們都不認識,反正很討厭這種能紮手的魚。

……

祝曉斌除了看釣魚還捉螞蚱,有一種大大的細長的綠色螞蚱,還有聞名天下已久的蝗蟲,反正捉到都串成串,回去烤了吃或者油炸了。

對他來說,農村生活特別有意思,一大群熊孩子們,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有哪個人冒出什麽稀奇古怪的想法,然後一群人就付諸於行動。

比如喜歡挖坑的二娃,這個暑假最大的成就,就是和鐵蛋他們一群人在河岸上,挖了一個能鉆進去兩個人的地道,還說這就是他的秘密基地,並且準備繼續擴建。

所以燕長青當初的擔憂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不是他阻止的及時,這孩子真有可能把自己房子挖塌了。

可惜二娃的擴建工作並沒繼續多久,他們挖到了一個水眼,裏面開始不斷滲水,再挖幾下,水就越冒越快。

很快二娃的秘密基地就成了一個小水窪,接著變成一個大水坑。

不過他並沒有失望,振振有詞地指著自己的‘水基地’表示:“這裏比河還高,出來的這不是河水,是泉水,泉水是最好喝的水,不信你們等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