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踏足河流

神殿裏,【祭品】槽裏再次迎來了新品。

……

【神奇魚叉】:信仰+1/小時,1/3次(充能中)

百分百插中魚。

……

陸堯看著手裏的新祭品。

魚叉長一米五左右,木棍頂部安裝了一根鐵質的三齒叉,看起來就是一個粗糙的手工制作漁具。

手握【神奇魚叉】,陸堯覺得再來根煙,自己就能完美復刻小魚人袁華。

這件祭品也不能說一點用沒有。

如果是釣魚佬外出釣魚,實在一條魚都不上鉤,趁沒人發現,拔出魚叉搞幾條魚放進魚簍裏。可以保證絕不空軍,避免被其他釣魚佬嘲笑。

不過對陸堯來說,【神奇魚叉】的特殊能力派不上用場,只能當吉祥物了。

好在它能每小時提供1點信仰,比丟入篝火的【黃金骰子】還是要有用的。

陸堯接受了這份祭品,也讓像素世界的東河部落松了口氣。

“神明收下了祭品。”

“獻上的是部落最重要的寶物,這下應該會讓神明息怒吧。”

“希望本地神明能夠保佑我們。”

【東河部落的態度變為友好。】

至此,東河部落和大蒜部落關系進一步緩和。在部落領袖的支持下,雙方也開始了正式貿易。

大蒜部落產出的小麥、土豆、大蒜和肉,換取東河部落的魚、蝦、蟹與貝殼。由於越過了中間商鹽池部落,兩個部落都能換到更多的商品。

趁這平穩時間,陸堯穿上鞋出門。

他按照記憶沿著街道往前,拐了個彎後找到了一家不大的漁具店。

“帥哥,買點什麽?”中年老板叼著煙問。

“漁網。”

“現在只有拉網了。要多長的?有2*5米的,2*10米的,還有2*20米的,都是12股粗,結實,好用。”

“2*5米那個。”

“68一副。”

陸堯給了錢,拿著塑料袋裝的漁網,一路快步回家。

弓箭徹底融入世界後,他這幾天在考慮,下一件投放什麽東西給大蒜部落。在處理了東河部落的問題後,他做出了決定。

漁網。

東河外連東海,河海中物產豐富,要及早利用起來。發展造船業和航海術,都是基於捕魚這一基礎。

陸堯觀察發現,東河部落也沒有漁網,她們依靠海怪和魚叉捕魚。

可能因為捕魚對她們來說太輕松,反而沒有進一步發展工具的需求。所以不論獨木舟還是魚叉,還停留在相對原始的階段。

大蒜部落裏,獵人制作陷阱和皮革衣服,他們早已學會了制作繩子,有繩子就有了漁網的材料。

陸堯將漁網放在鼠標上。

熒幕上顯出一條提示。

——請問您要將【漁網】賜予您的信徒嗎?

【是】

隨著漁網被投入大蒜部落,大蒜部落小人們興奮起來。

“漁網,捉魚,捉魚!”

“有了漁網,就可以去河邊捉魚!”

“制作漁網,制作大量的漁網。”

“每一條魚都逃不出漁網,整個河裏全是食物!”

像素小人們編織漁網,一些小人拿著漁網到河邊捉魚。

漁網的出現也引起了東河部落的關注。

“漁網看起來就很笨重。”

“一點不好用,還是魚叉最好,一插一條魚。”

“魚又不傻,怎麽會鉆進網裏。”

“愚蠢的陸地人,根本不明白水裏的魚有多靈活。”

沒過多久,他們頭上的笑臉就變成了感嘆號,繼而又變成了不解的問號。

最初,大蒜部落使用漁網還很笨拙,小人們在水裏不停撈來撈去,就像用竹籃打水,費盡力氣都不能捉到魚。

薩滿和獵人們調整了捕魚方法,等魚遊入漁網的範圍,才開始拉網。從此開始抓到了零星的遊魚。

再後來大蒜部落進一步優化調整,學會將漁網周圍捆上石頭,再把漁網拋下去。

因為邊緣重下沉快,中間的魚來不及遊出去,就被蓋在網下。收緊繩索,這樣漁網邊緣就會收緊成一個口袋,一收緊就能抓住許多魚。

這種一網能撈幾十條魚的場面,震驚了東海部落。

許多東海部落的小人都圍在漁網邊,七嘴八舌討論著,光速變臉。

“不愧是神明的恩賜,這的確是了不起的東西。”

“魚為什麽會忍不住往裏鉆,不過裏面又沒有魚餌,實在奇怪。”

“寶物,這是寶物!還是可以制作的寶物!”

一部分小人還在感慨,另一部分小人則是行動了起來。

【祖母】再次乘船而來,拜訪了先知和薩滿。

雙方部落商量不久,有了結果。

【大蒜部落傳授漁網的制作使用方法,東河部落的態度變成親密。】

【東河部落傳授大蒜部落獨木舟的制作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