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南北戰爭

洲島主要分北洲和南海兩部分。

北洲是洲州人生活的地方,他們會采集,捕魚,狩獵,會使用皮革與木頭,制作簡單的藥草,很早就建立了村莊。

洲州人一度發展很快,他們人數最多時達到了十五萬,碼頭遍布北洲的海岬與沙灘,四通八達的道路連通了每一個村落。

他們雄心萬丈想要征服海洋,將每一座海上島嶼都打下北方的印記。

海上開始變成了洲州人的獵場與道路,他們的船朝南方大海深處進發,探究這個世界的極限。

然而在一次紀元更叠中,洲州人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新紀元讓一種名為海蟾蜍的動物數量激增。海蟾蜍本來是一種不起眼的小型動物,它們平時躲在淺海,以捕獵昆蟲作為食物,毒性劇烈。

海蟾蜍數量增長後開始上岸覓食。

它們攜帶的毒素讓洲州人養殖的牲畜大量死亡,接觸它們的人也接連中毒和死亡。

洲州人不得不召回海上成員,全力清剿北洲的蟾蜍。

海蟾蜍繁殖力強,又喜歡躲在海中,很難被徹底剿滅。

這一場洲州人與蟾蜍的戰爭曠日持久,直到下一紀元,一種名叫織鳥的動物壯大,它們開始捕獵蟾蜍,終於遏制了蟾蜍之害。

而經過了這一次毒物災難,洲州人已元氣大傷。

蟾蜍毒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超過3萬人死亡,絕大多數都是洲州人中的老年人。

老人的接連死去讓洲州人的知識傳承嚴重斷層,社會失去了連接新老人群的樞紐和緩沖,變得極不穩定。

為了爭奪資源,不同地區的洲州人頻繁爆發沖突和廝殺,文明甚至步入了短暫倒退。

與此同時,南方深海中的鮫人正迅速壯大。

和一早就發展出文明的洲州人不同,鮫人在數千年時間裏都保持著野獸般的生活,它們的啟蒙是源於吃掉了洲州人的屍體,以及對海底沉船的利用。

洲州人有著海葬習俗,死者會被生者裝入小船,讓其飄入大海。他們認為,死者會通過海洋的流動,以另一種方式回到北方。

這些海葬的屍體都變成了魚群的食物。

毒蟾蜍之災,導致數以萬計的洲州人屍體飄入海中,令鮫人們在進食和觀察中,漸漸有了智慧。

過去,鮫人遇到洲州人時都會逃走和躲避,害怕被他們的魚鉤和長矛紮中。但吃了許多屍體後,它們膽子變得大了起來——現在的洲州人並不強大了。

很早以前,洲州人對鮫人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海底生物有著類似人的形態。它們對洲州人的船只充滿好奇和尊敬,會用珍珠來換取洲州人的牲畜與水果。

鼎盛期時,洲州人會贈送鮫人食物,教它們如何用繩或藤進行編織,表現出了一種統領世界的王者氣勢。

那時候鮫人也是心悅誠服,它們總是主動會和洲州人的船只打招呼,引導他們進入安全的海域。

可如今洲州人衰弱了,什麽都缺,他們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

洲州人捕獵鮫人,用繩子和鉤子鎖住它們,讓它們去海裏找珍珠和珊瑚。

健壯的鮫人則變成了洲州人的海下采集工,衰弱的鮫人則被用來喂養牲畜,鮫人屍體變成了誘餌,來引出更多的鮫人。

壓抑多年的憤怒終於在某一刻爆發。

鮫人們開始瘋狂反撲,它們鑿沉船只,破壞碼頭,將洲州人拖到水下溺死。它們養了大量海蟾蜍,將這些毒物丟進洲州人的村落與聚居地。

洲州人的船只一進入南方海域,就會遭到鮫人襲擊,導致沉船或被一些深海怪物攻擊。

兩個族群的仇恨日益加深。

就在這時,蓑笠翁終於出手了。

這位統治世界的神明,派出使徒。

使徒宣布了兩族和平共治的神諭,也中止了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南北戰爭。

又過了兩個紀元,仇恨漸漸被時間沖淡,洲州人和鮫人開始合作。

他們互相貿易,北方的水果、糧食、牲畜被船只運到了海上的南方,換成了海裏的牡蠣、魚、海菜、珍珠和珊瑚。

鮫人從洲州人那學到了簡單的手工紡織與皮革加工,洲州人則在鮫人那裏學會了辨認海上方位,如何避開危險海域。

陸地上提供了海裏沒有的牲畜,果蔬以及草藥,海下則供應了地面上缺乏的大量魚肉、各種礦石。

海陸兩族進入了蜜月期,【紅珊瑚蜃像】就是這一時期的見證與創造。

紅珊瑚與迷蜃的存在,讓洲州人與鮫人隔著大海都能彼此看見,蜃影折射構成的鏡子讓他們彼此的世界都清晰可見,這讓交易和交流變得更加暢通迅速。

北方陸地與南方大洋,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方式連了起來。

後來,神明蓑笠翁成為了龍族的屬神,洲島海下固定了九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