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余隱心裏盤算了一下, 衛國公、勇南王府, 大概極有可能吏部尚書和信王也要來。

如果不出意外, 賀家也在其中。

令余隱意外的是,貴妃的哥哥,柳大將軍也到了。

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這三位年紀略長的皇子也在其中。

余隱大概數了一下,一共十二個人。

皇帝也沒什麽廢話, 直接丟過來一份邸報。

情況比前幾天的還要糟糕,至於鎮守那邊的馮將軍,出去剿匪後, 至今未歸, 濱海那裏的倭寇,幾乎已經將整人濱海做為了根據地。

當地留下來的民眾一時間成了他們的奴隸。

情況比余隱想的要嚴重的多。

在大家的意識,倭寇怎麽也不會上案劃地經營呀, 都是搶完了就跑,看你好欺負,再過來搶便是, 可誰曾想,這一次的倭寇不按常理出牌。

皇帝道:“余愛卿怎麽看?”

余隱將邸報交給身後的楚宗慶道:“臣以為此次的倭寇怕是以濱海為根據地, 想將四周的城鎮都打下來占為己有,而後蠶食整個朝廷,如果臣沒猜錯的話, 倭寇可能早已回去, 而上岸的這些, 怕是另有其人……”

從去年將馮將軍調走,到如今濱海輪為對方的地盤。

余隱總感覺,他們的目的,怕是整個國家,而非搶什麽金銀珠寶。

至於這是些什麽人,余隱有兩種猜測。

一是真正的海盜,二是國內的判賊。

至於判賊,大概極有可能與當年的逼宮有關系。

當年事實如何,余隱不清楚。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歷史全是當今所寫。

按本朝目前的記錄來看,當年太宗皇帝自知時日無多,而他一手培養當接班人的太子,在半年前狩獵時摔斷了腿,從此變和多疑、爆躁,醜聞不斷。

太宗皇帝一氣之下便廢了他的太子之位。

從此太子更一蹶不振。

太子沒了,皇帝老了,皇帝的其他兒子們又都長大了。

據說那一兩年時間,皇權更替,一波又一波。

先是二皇子軟禁太宗,假造昭書,登基不足一月,便被賢妃及六皇子以清君側為由拉下了馬,六皇子才剛選了日子,又發生了地震。

於是,京裏便開始傳六皇子並非真命天子,想要登基惹怒了上天。

先是長公主聯合將軍府選反,被賢妃兄長所殺,後又有五皇子聯合文武百官……

余隱清晰的記得,史書上只記了一個字——亂。

六皇子在前登基前夕,突然暴斃身亡,而賢妃也被軟禁了起來。

至於皇位,輪到了她兄長的手上。

然而,賢妃的兄長才登基不過兩個月,便被南下的北夷人給攻進了京城,當年宮裏的許多女子,無一生還。

後來,還是先皇帶著信王打回了京都。

解救京都的百姓。

那時候的國家一團亂麻,如今調養生息了幾十年。

百姓與國家才算安定團結,不料,又有牛鬼蛇神出沒了。

余隱猜測,所謂的倭寇,可能與當年的宮變有極大的關系,或者說也沒有任何關系,只不過對方也想當皇帝而已。

是以,這種時候,除了將倭寇趕出去,還得防止旁的地方再有人來進犯。

想到此,余隱瞬間明白,為何柳大將軍也來了。

按理說,此次出征用不了這麽多將領。

要麽衛國公,要麽柳大將軍,頂多加一個皇子坐鎮,現在看來,是想兵分幾路。

如余隱所料,柳大將軍北上,接馮將軍以前鎮守的地方,也是目前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怕北夷人趁著這次機會來犯。

二皇子和賀大公子都跟著一道去。

余隱和衛國公府的去濱海,這邊也有安排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楚宗慶也隨余隱這一邊。

人員很快就分配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吏部尚書那邊走手續了。

其他人都被打發走,唯獨留下余隱。

余隱想哭,他喝了點酒,現在是強打起精神來開會的。

現在見眾人都走了,事情也已經安排好了,只等著出京奔赴戰地,於是,精神又松懈了下來,豈知皇帝偏偏大晚上留他下來下棋。

見余隱一幅無精打采的樣子,皇帝氣道拿棋子丟他,“怎麽,還得朕求你?”

余隱哭:“聖上誤會了,臣是剛才喝了點酒,有點迷糊。”

皇帝又砸他:“朕在這裏勞心勞力,你卻喝著小酒,真是愜意啊?”

余隱垂著頭,望著自己的腳尖。

皇帝氣道:“行了,別裝了,趕緊下棋。”

余隱強打起精神望著眼前的棋子,耳邊傳來皇帝的聲音:“前幾天說讓你給朕推薦人,你想好了嗎?”

余隱點頭,“文謝晉懷,武衛五公子。”

衛五公子不用說,剛才已經來了。

謝晉懷今年的新科進士,又在翰林院當差,前幾天還被喊來值班了,最主要的是這孩子長得好,皇帝前段時間給公主選駙馬的時候,還留意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