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2/2頁)

李率泰從小聰敏好學,在其五歲時,其父李永芳就請了一個遼東當地的老秀才為其開蒙,待其成人後更是花費重金遍請遼東飽學之士知道他的學問。李率泰雖然無法參加大明的科舉,但多年的博聞強記之下,李率泰不僅口舌便給,並且其學問在後金中絕對屬於拔尖兒的那種,放在大明運氣好的話也能中舉。

李率泰說完這席話後,祖大壽勃然大怒,他戟指李率泰厲聲喝道:“你這奴才再要胡言!老子一刀剁了你!本將自祖上起便為朝廷戍守遼東,期間立功無數!我祖家數位大好兒郎血染疆場!到本將這一代,更是父子兄弟齊上陣,與你家主子奮力拼殺!為的就是替朝廷守住遼東,不使你等野人害我大明百姓!我祖家對大明從來都是忠心耿耿!你這奴才竟敢離間我遼東將門與朝廷!真是瞎了你的狗眼!若不是看在你已故父親的面子上,老子現在就剁了你喂狗!”

祖澤潤也是對李率泰怒目而視,但身子卻紋絲未動。

李永芳降清前擔任撫順遊擊,與祖大壽的父親、時任遼東副總兵的祖承訓關系不錯。若非其早早變節,祖大壽與李率泰應為世交,雙方當以兄弟相稱。

李率泰面對祖大壽的危言恫嚇毫不在意,他心裏清楚,祖大壽要是想殺他根本不會多說廢話,早就讓人把他拖下去斬了。

剛才祖大壽那番疾言厲色之語,與其說是講給他聽得,其實更像是自我安慰、自我開解之語。

這說明自己的言語已經觸及到祖大壽心裏最薄弱的地方。也是祖大壽曾考慮到,但始終不敢面對的現實問題。

後金和遼東交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對於遼東將門平日對待明廷的跋扈之舉知之甚詳。

祖大壽在崇禎二年後金攻到京師後率軍撤離一事早就廣為人知。自那時起,皇太極等人便認為祖大壽有了貳心,所以才在大淩河城放了他一馬,想以千金買馬骨的姿態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當時的後金並未強大到如今的地步,祖大壽思前想後,覺得跟著後金並無多大前途,所以才詐降而歸。

李率泰拱手後言辭懇切的道:“祖將軍,適才鄙人之言絕非危言聳聽,將軍與少將軍不妨靜心細想:數月前武英郡王敗北一事將軍應有耳聞,遼東與我大清交鋒多年,將軍應知我八旗之彪悍、武英郡王之勇猛!可就連這等勇將強兵也在昌平戰敗,那就是說,明廷已經有了足以與我大清抗衡之武力!雖然我八旗偶有敗仗也屬正常,這只明軍已被我皇列為必滅之師,但明皇及朝臣會自認有了可替代遼東將門的新生力量!從此將不會再對將軍言聽計從,將軍再向貴國朝廷要錢要物的話,怕是不會如此前那般予取予求了吧?!”

祖大壽和祖澤潤皆是沉默不語。

李率泰的話句句直指要害。自崇禎九年起,朝廷撥給遼東的銀錢物資已經逐漸減少,並且新任兵部尚書楊嗣昌還幾次給遼東行文,怒批遼東諸將虛報兵額,套吃空餉,久屯重兵卻無所作為之舉,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見此情景,李率泰進一步加重了砝碼:“祖將軍,少將軍,我大清並無入關侵占明國之意圖。我皇只願和祖家一並保得遼東這塊苦寒之地,兩家世代共享富貴便足以!為人為己,還請祖將軍成全!”

李率泰的這段話把祖大壽徹底說動了。

只要能一直維持現狀,建州始終在遼東給朝廷施壓,朝廷為了保邊守土就不得不接受遼東將門的無理要求。

其實這樣做不是祖家首創之舉,在建州女真未崛起時,蒙古各部輪流扣邊,宣大、延綏、寧夏各鎮的軍頭們也是如此,以種種借口向朝廷索要錢物,以維持自家和手下的榮華富貴。

若是建州能尋機重創昌平那只明軍就更好了,從此朝廷再無強軍,到頭來還得只望遼東。

祖大壽沉吟半晌後開口道:“本將知你家所缺之物為何,然本將究竟乃我大明之臣,做事絕不可太過!某今日便定個章程:此次你建州所需物資,生鐵不可過萬斤,火藥不可過千斤,糧食某家也缺,只給五百石!余者由澤潤酌情處置!某有言在先,只此一回,再無下次!此事絕不可讓無關人等知曉!爾回去後告知洪太,讓他好自為之!”

說罷,祖大壽起身而去,祖澤潤留下和李率泰商議具體如何運作事宜。

李率泰如釋重負,這次祖大壽答應賣給他們的這些物資比預想中少了很多,但總算是解了後金的燃眉之急,自己回去也能有個交代。有了這些鐵料就能打制更多的箭頭和修補更多的兵刃,好為來年開春西征做足準備。

雖然祖大壽說是只此一次,但只要用重金開路,將原先那種小規模的走私活動經常化,待來年再尋到其他途徑,建州就會慢慢渡過這次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