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議(第2/3頁)

“好了好了!諸卿切勿爭執了!施卿之言亦是一心為國,其余諸卿所言也是有些道理,此事到此為止吧!接下來先議正事!嚴卿、宋卿,二位卿家有何建言與聞?”

朱由檢擺手止住了幾人的爭論,點名頭一回參加議事的司農寺二人發言。

“啟奏聖上,臣等二人所奏乃是寺務相關,與災民安置也是有著些許牽連,還望聖上容稟!”

聽到皇帝點名之後,一直坐在那裏一句話沒說的嚴俊山與宋應星慌忙起身,兩人對視一眼後,嚴俊山施禮後開口稟道。

“啟稟聖上,經首輔屢次提及聖上重農之意,臣與宋少卿及溫寺丞遍覽歷朝之相關書籍文档,幾經商議並請示大司農後議定,把荊襄一帶作為我朝糧米基地,進行完全之開發。如此一來,此地將成為安置災民之另一要點,河南行省災民就近向此區域遷移,也會極大減輕朝廷各種損耗。臣等粗粗算過,荊襄尚未開墾之地可達數十萬頃,其農產及水產,足可供養數百萬甚至更多災民安身。臣等恭請聖上裁定,由本司遣人赴荊襄指導農戶精耕細作之事宜,待功成之後再予以全面推廣!”

後世有句廣為人知地名言:“湖廣熟,天下足”,但這是在滿清中後期才出現的一句話。

雖然秦漢起兩湖一帶便得到了開發,到了現在,湖廣行省已成為大明的糧食主產區,所產米糧成為漕糧的主要組成部分。

但截止到現在為止,因為並沒有出現百余年後人口大爆炸的現象,此時的荊襄地區還有大量的田地未被開發出來。

嚴俊山等人在調閱了大量的档案後,再與湖廣現有的人口數量一對比,最後得出了全面開發水網密布的荊襄一帶的結論。

“好!司農寺雖復設不久,但卻有如此長遠之眼光統籌布局,實是值得誇贊!卿等可將此事題本呈上,待司禮監批紅之後即可予以實施!望卿等用心任事,踏實苦幹,功成之時,朕定不吝賞擢!卿且回座吧!”

嚴俊山的提議讓朱由檢心情大好起來。

司農寺的工作效率讓他刮目相看。

在如此短時間內便能想到由京畿地區試點運作田地增產一事,緊接著又提出荊襄全面開發,並且這兩條措施都是有的放矢,並不是單純的博取自己的關注,就憑這種實心做事的態度也要好好誇獎一番。

明末遠洋貿易的迅猛發展,直接帶動了江南一帶手工業的快速崛起。

每天都有海量的絲綢、茶葉、瓷器、生絲、棉布等產品被裝船運往了東西兩洋的相關國度,並從他國帶回來了巨量的白銀和其他大明所需的產品物資。

這種商業及手工業大繁榮的同時,也讓江南糧食主產區的耕地面積迅速減少。

巨大的利益刺激下,士紳大戶也罷,平民百姓也好,都紛紛把自家的良田改成了桑田,用來換取更高的利潤。

原先是蘇松熟,天下足,現在的蘇松已經需要湖廣的糧米來養活了。

而荊襄的大開發正好是對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補充。

看來需要加大從河南往湖廣移民的力度和速度了。

湖廣不缺糧食,而且與河南搭界,就近移民會給官府節約不少成本。

現在河南災民也是在向湖廣一帶遷移著,但並沒有深入到荊襄一帶,只是將兩省交界的水量相對充沛的地區作為了安置點。

“給河南巡撫、湖廣巡撫下旨,命其安排相關人等對接,安排好空閑地域,盡快擴大移民人數及速度!溫卿,衛生署要組織多只醫療隊攜帶足夠藥品,分赴河南、湖廣兩地,做好防疫防病之事項,所需費用自太倉支出!災民安插之事,朕亦會自內帑撥付銀錢與兩省官府!”

溫體仁起身拱手領旨,心裏則是盤算著讓溫侃去哪一處建功更加合適。

還是京畿吧。

荊襄開發還未開始,等到一切準備就緒,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現在的節氣正值春耕,京畿離著皇帝近,而且在自己的可控制範圍內,一旦有什麽需求,自己在短時間就能幫得上忙。

等司農司在京畿地區的試種取得成功之後,荊襄的事物也就剛開始,到時候再讓溫侃去摻和一把,爭取兩面都有功勞。

就在朱由檢和重臣們商議國事之時,京師東南兩百裏的天津衛碼頭上,十余艘數千幾料的大船先後緩緩駛離了碼頭,然後順著海岸線一路向南而去。

這是奉命出使西洋的鄭芝鳳和方以智率領的船隊,其中的數艘船上是兩百名選拔出來的孤兒,以及隨行護衛的四百名錦衣校尉,其余的船只則是裝載著各種物資,以供數百人沿途的消耗。

鄭芝鳳他們的船隊將一路南下,之後在杭州和福州兩地經停,匯合等候在那裏的大型商業船隊後,組成規模龐大的艦隊,一起向西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