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鐘室密謀(第2/3頁)

“是真事,只是過去多年,當時皇上還未登基,鮮少有人當真而已,但皇上金口玉言,豈能食言。是以當初淮陰侯即使已經被人告發謀反,依然不殺,皆是因此。”

“這可怎生是好。”繼續交頭接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

看來都知道這五不殺的傳聞,這可能是一個開國功臣能夠從皇帝手中聽到的最強力保證,簡直如傳說一般。

當年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最終決戰的時候,雖然已經占盡上風,但是主要還是依靠韓信領兵追殺項羽,結果追到滎陽之時,韓信卻突然停了下來按兵不動,劉邦心急如焚,怕他貽誤戰機連連催促,韓信居然回答說,我如今累死累活為你打天下,卻怕到時候你坐穩了這江山,我卻死無葬身之地了。

劉邦當時急的沒辦法,卻也已經習慣了韓信這一套。當年他被項羽圍困,讓韓信救援,他也是按兵不動張口就要封齊王,劉邦萬般無奈之下封了他齊王,他才肯來救援。如今韓信這般講,顯然已經覺得這就是君臣之間的套路了,劉邦當時就放下狠話,封他“三齊王”,“五不殺”。意思便是“與天王齊,與帝王齊,與君王齊”,“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如此高質量的保證,差不多等於從此你與朕平起平坐,朕死你都不會死了。

韓信方才繼續追趕,自此徹底弄死了項羽。

其實他的考量是對的,狡兔死走狗烹,如果不得些保證,白費勁還搭上命這種事太有可能了,但是他卻不知道,一個人如果當上帝王,就是另外一個次元的生物了。

怪就怪秦朝大一統時間太短,當臣子的總覺得這個皇帝手下幹不下去大不了跳槽,可其實……此時中原,已經沒有可以跳槽的地方了。

可不管怎麽講,劉邦的保證卻是不能忽視的,本身殺韓信就差不多是一個討好劉邦的行為,若是這個行為打了劉邦的臉,那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蕭何與審食其對視一眼,表情皆不樂觀。

季思奇等啊等,實在跪得腿都麻了,還沒聽到有人提出歷史上那個法子,實在忍不住了:“那讓他不見天,不見地,不就可以了?”

“此話怎講?”

這怎麽講,講你們做過的事嗎?季思奇忐忑的心肝脾肺腎一起顫抖,卻也沒有辦法,鶴唳的失聯讓他實在有些扛不住,他現在感覺已經不怕她反水了,只要別出事就好,就算再怎麽處不來,到底是一起跨越兩千年的。

“隨便拿個什麽,罩住他,黑乎乎的不見天不見地,不就抓住了嘛,然後再殺……哎,其實只要讓他意識到,皇上的話也是有漏洞的,他終究要死,那無論怎麽死的,都沒什麽關系了。”

“罩住。”蕭何摸了摸胡子,他與審食其對視一眼,突然同時眼睛一亮,“鐘室!”

終於從“殺死韓信”當事人口中聽到這個詞,季思奇有種終於把宿命交還給原主的感覺,只覺得一身輕松,又一陣感慨。

呂雉的長樂宮中,有個鐘室。

那兒有一口大鐘,銅的,巨大而輝煌,即使走過那鐘的下面,擡頭一望,那黑黝黝的鐘口都會讓人覺得心裏惶惶。

自從參與“倒韓團”,季思奇已經不止一次找理由在這裏閑逛,從好幾次過去都是參觀名勝古跡的感覺,到後來越來越覺得這個地方有血有肉,最後甚至都不敢去了,怕自己踏進去就走不出來。

而現在,他又站在了裏面,默默的看著呂雉對著鐘發呆。

呂雉已經在這兒站了一個上午了。

自從戚姬突然神經病一樣跳起來和她在宮中爭寵對抗,她已經很少有這麽靜心的在除了主殿外的其他地方這樣靜立的機會了。

雖然大部分時間她還是鎮定自若,仿佛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可事實上,可能蕭何、審食其都早已知道,她的心裏,猶如有一盆沸水,時時刻刻都沒有冷卻過。

季思奇也是後來才漸漸察覺出來的。

他原本也不喜歡呂後,歷史上的她風評實在太差,而世人皆不會關心一個毒後是如何煉成的,因為不外乎是一個慘烈的宮鬥故事,毒婦遇上白蓮花,不是你死就是我傷,呂雉勝利了,卻也在歷史上輸了。

可他明明就是知道呂雉是如何一步步走來,明明知道。

為什麽他卻要故意忽略呢?就好像現在他這麽熱心的出謀劃策,其實早就看出來,她根本不喜歡。

她不喜歡她所做的一切,她甚至不喜歡她所做的一切所求的事,什麽寵愛、皇位,這一切都是世事所迫,她甚至不是為了活命,而只是為了一口氣。

一口咽不下的氣。

越追溯前緣,越覺得她是個可憐的女人。

最慕少艾的年紀,她一個望族大小姐,被父親一句話嫁給了大自己十歲的聞名鄉裏的混混,自那一刻起,她心裏的沸水應該就不曾平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