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2頁)

對於尤佳而言,她也是幸運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柏澤是她的再造恩人,如果當時沒有柏澤那一番毒舌,兩人不會認識,也不會有尤佳後來的大徹大悟。

當初尤佳聽了柏澤的話,想要找輛豪車撞死,結果陰差陽錯,正好就撞上柏澤的車,兩人一番糾纏,還鬧到派出所,被人家警察小夥好生教育了一頓,結婚之後兩人特意找個時間去了那個派出所,給那個警察送了喜糖禮物,警察小夥聽說兩人不打不相識,最後還真成了夫妻,樂得嘴巴好半天沒合攏,直說自己以後要是幹不成警察了,沒準還能再去當媒人呢。

能夠攜手走入結婚殿堂是一種緣分,能夠白頭偕老更是一種緣分,有些人只能結婚卻最終不能走到老,這是因為緣分不夠,也因為兩人僅僅只憑著一時的濃情蜜意才掩蓋了原本性格上的差異,最後往往只能以分手為告終。

即使柏澤和尤佳結婚,照樣也還是有無數人不看好他們,那些八卦雜志甚至公然唱衰他們,拿著老柏的風流史作為參照物,揣測小柏要多久爆出婚外情。港島豪門裏婚姻不幸的人不在少數,多少人外在恩愛,私底下老公早就外遇出軌無數次,女方卻因為眷戀富貴榮華而裝聾作啞,同床異夢。

是以那些八卦報刊這番揣測也不算空口無憑,只不過他們實在不太了解柏大公子,總以為男人偷腥才是正常的,若果當初柏澤選擇流連花叢,早有無數美女前仆後繼地貼上來,他又如何能夠得到尤佳的芳心?

種種猜測,不過是以己度人,想當然耳。

也不知道再過個三十年,看到已經成為柏氏當家人的柏大公子與其太太依舊夫妻恩愛時,當初說風涼話的那些人會作何感想?

回到G市後,柏澤很快又投入了新電影的籌拍,這一次的電影是有原著基礎的,以女主角的角度,講述了她和她的家庭在抗戰時期的遭遇,以及女主角的傳奇人生。

萍心本是清末京城八大胡同裏的妓、女,因緣際會被當時一個實業家贖了出去納為妾室,後來因為實業家的老婆久病纏身,許多出席宴會的應酬任務就落在萍心身上。

在一個舞會上,萍心認識了一名軍官,對方對萍心一見鐘情,希望能夠娶她為妻,只要那位實業家答應的話,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麽稀罕事,但是萍心感遇實業家將她贖身的恩德,雖然對軍官也有好感,卻不願意接受他的愛情,認為他值得更好的女人,很快,軍官被調派他處,兩人沒有再見面。

沒過多久,抗戰爆發,實業家的正妻很快病死,而實業家自己也被日本人殺死,留下正室所生的一對年幼的兒女,萍心毅然承擔起照料這雙兒女的責任,她賣掉了實業家的產業,帶著他們準備逃往上海。

誰知道剛到上海,就爆發了淞滬會戰,前線戰爭慘烈之極,萍心一介柔弱女子,又帶著兩個孩子,根本就沒有辦法思考國家大義這些事情,只希望能夠平安離開上海,逃往別處,其間遭遇了種種危險,兩個孩子差點被炸死,最後還是當初愛慕萍心的那個軍官救了他們,萍心這才知道,那個軍官當時是被調到這裏來,他早就預料到自己可能會身陷最危險的處境,所以才不顧一切在臨別前和萍心表白。

萍心終於不可避免地愛上了軍官,眼見淞滬會戰種種慘烈,面對侵略戰爭的國人自覺也逐漸在她心中覺醒,萍心將兩個孩子送到安全的地點,並托付給老保姆照顧,然後自己又返回上海,決定跟愛人同生共死……

五十年後,那兩個孩子已經成了老人,他們拿著手中泛黃的黑白照片,緩緩地向觀眾講述著這個曾經掩埋在歷史長河中的愛情故事。

電影劇本很好,可拍性也很強,只是在萍心的選角上出現了問題,不管找了多少個演員,導演和柏澤那邊都覺得不太滿意。

女主角萍心雖然出身風塵,但她身上又有著中國女子的溫柔和堅強,雖然一開始她礙於眼光的局限,沒能意識到抗戰對中國人的重要性,但是後來當軍官救了兩個孩子,她自己又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慘烈時,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前線幫忙,這是一個具有矛盾性的人物,男主角已經確定會用影帝級的明星,在女主角上,柏澤就不希望再用老戲骨的演員,這樣會讓電影成本增加許多,而且不利於培養自己的班底。

他跟導演等一幹人挑來挑去,最後還是副導拍了一下大腿:“柏少,尤小姐小姐不就很合適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