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龍武新軍深駐輦(第2/5頁)

無艷從小到大,沒被女子抱過,聞到愛姐身上香氣,趁機嗅了嗅,便道:“沒什麽啦,再說,你們家也許了我一間鋪子。”

逼命的難題解決,張發財跟牛氏無怨無悔,道:“一間鋪子值什麽?我們一家子都要當無艷姑娘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以後還得給您立個長生牌位,天天跪拜。”說罷,把愛姐一拉,三人齊齊便向著無艷跪了下去。

聽聞無艷沒有吃飯,牛氏忙又去廚下親自忙活,做了一桌子菜,三個人站著,陪無艷吃了一餐,無艷飽吃一頓,心滿意足,又見兩個小乞丐兄弟情形甚好,以後且也有地方落腳,算是去了一樁心事,當下便告辭。

張發財一家跟小乞丐兄弟十分不舍,苦留不住,冒雨送出張府,一直隨著走過了兩條街,無艷一再揮別,五人站在街頭,一直看到無艷身形消失濛濛雨中,才垂淚回府。

無艷撐著傘,背上的包裹裏包著牛氏給她準備的一些包子點心路上吃,還熱騰騰地,手中也提著尉遲鎮給的點心盒子,一路瀟瀟灑灑,前往青州府城門。

出城之後,無艷回頭看了一眼風雨之中的古城,被雨水洗刷,古城顯出一種鮮明凜然之色,無艷歪頭看了會兒,抿著笑意,復又轉身,往前頭那青山綠水之中翩然而去。

無艷離開青州府,自不知因她一行,青州府所引發的變化:張發財撥了兩處的鋪子,尉遲家撥了一處舊居,作為善堂住址,其他,尉遲府張夫人親自出面,請大夫,請教習,以及負責膳食的廚娘嬤嬤等等,專門收容無家可歸的孩童,編名入冊,有病的先治病,身體康健的,按照年齡編入學塾,讓教習負責教導。

從最初的三四人,一直到十數人,最後收容的不僅是流浪孤兒,連一些貧苦人家,也樂意把孩童送來學習四書五經。

而就在善堂建立半年後,張發財府上,又來了一名提親的媒人,這一回,卻是真真兒地朝陽街上的於小公子。

成親夜,張愛姐跟於小公子說起結緣起始,種種起伏,末了嘆道:“我本以為同你是一生的惦念,沒什麽指望了,沒想到峰回路轉……是了,我曾聽聞於先生甚是瞧不起商賈之家,為何這次,你們竟肯上門提親了?”

於小公子笑道:“說起來,在廟裏那時我也瞧見了你,然而我自也知道是你爹克扣了那外地人,因此心裏更有幾分瞧不起你家,誰知道後來,你家裏居然肯出兩間鋪子來建立善堂,救濟那麽多的貧寒孤兒,免了他們死於街頭不說,讓他們學習四書六藝,卻是有利千秋後代的大大好事。連我爹都稱贊你父親,說嶽父雖是商賈,但頗有‘豪俠之風’,才肯舍棄門第之間,答應你我的親事。”

張愛姐怔住,內心悲欣交加,沒想到他們兩人,因為一點蠅頭小利之糾葛而結緣卻陰差陽錯,卻又因為無艷從中行事而得佳偶天成……張愛姐嘆念幾聲,靠在於小公子胸前,轉頭看向梳妝台上放著的一面長生牌位,上面刻著一行字:

恩人無艷姑娘,長寧安康。

青州府外,城南不遠,便是大名鼎鼎地雲門山。

山並不高,但山勢棱峻,陡崖峭壁,更兼松柏蒼蒼,風起時松風呼嘯,令人觀之忘憂,山中又多飛禽小獸,山如筆法畫卷,穿行其中,卻又處處生動趣致。

無艷出城之後,雨小了許多,變作淅淅瀝瀝。

無艷並不著急趕路,慢悠悠地走走停停,渴了喝口水,餓了便吃點東西,又不停遊覽觀看周遭精致,雨後山景也是煥然精神,空氣亦是清新無比,因此頗不寂寥。

漸漸地,無艷將上了山頂,越是往上,風越大,風吹得松樹上的雨滴紛紛落下,宛如急雨,無艷緊緊地摟著食盒,一手撐著傘努力往上而行。

這雲門山頂上,有一洞窟,貫穿南北,風起霧漫之時,石洞朦朦朧朧,宛如仙境,因此又稱“雲門仙境”,歷朝歷代,有些好佛道之人,因喜這境地,便在山上鑿刻許多的佛像,還有好些風流才子,遊覽至此,留下若幹墨寶供人觀賞。

因風大,路也有些陡峭,無艷一時也沒心思遊山玩水,她自不知自己竟誤打誤撞地來到了雲門洞前,反而十分忐忑,生怕自己走錯了路,若是天黑之前翻不過這座山,她可就要在山上過夜了。

一念至此,無艷忙加快了步子,誰知剛走了四五步,便聽到有人喝道:“什麽人,站住!”

乍聞這忽然而來的聲響,無艷先是嚇了一跳,然後卻又一喜。無艷萬萬沒想到這空曠山中,落著雨的此刻竟會遇到“同路人”,但既然有人,那邊好辦了,總強過一人亂闖的好。

無艷忙擡頭,想要問問那人可知道翻山的路如何走,誰知擡頭一看,卻瞧見面前站著個玄衣的彪形大漢,看來有幾分眼熟,無艷呆了呆,道:“啊……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