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繾綣(第2/2頁)

蕭靖西看著任瑤期的神色,自然是明了她心中所想,笑了笑說道:“你知道太後這次挑選十位閨秀來燕北同行的還有三位朝廷官員吧?他們明面上是為了千金宴和《燕山河圖志》這部書來的,實質上卻不然。”

任瑤期聞言立即想到了上一次讓袁大勇去打聽到的事情,那幾位官員中或許只有裴之硯的真正為了《燕山河圖志》來的,其余兩位官員為的是與遼人重開邊貿的事情。

任瑤期點了點頭:“上次我讓人打聽過了。”現在向來,袁大勇能知道這些,肯定少不了蕭靖西的授意。

蕭靖西倒是沒有那種內宅女子不得過問外院之事的觀念。蕭靖琳也是女子,這並不妨礙蕭靖西在某些方面欣賞她。而任瑤期即將要成為他的妻子,她也是他欣賞的女子,所以蕭靖西並不介意任瑤期知道這些事情。

“新任遼王繼位之時只有十五歲,難免會年輕氣盛,自他繼位後這幾年年年帶兵南侵,卻無論如何也進不了嘉靖關,在遼國威信大減。老遼王最後一任妻子順貞王後是北大王院知事的侄女,順貞王後聯合北院想要扶植自己的幼子取而代之。新遼王為了拉攏南院,娶了南院大王之女。別看這位南院大王平日裏不聲不響,耍起心眼兒來遼國沒有幾人是他的對手,這次遼王派人悄悄進京向大周朝廷求和就是南院大王的意思。”蕭靖西對任瑤期分析了一番遼國的形勢。

任瑤期垂著眸子想了想:“遼國這次是打了敗仗,主動求和……他們是打算讓地還是打算賠銀子?”

不想蕭靖西聽了這話卻是笑了,只是笑意不達眼底:“賠銀子吧,不過不是遼國賠給大周,而是大周賠給遼國。”

任瑤期聞言不由得挑了挑眉:“還有這等好事?”

“朝廷這些年偏安南域休養生息,並不缺銀子。”蕭靖西淡聲道。

任瑤期仔細琢磨琢磨便明了了,朝廷不缺銀子,缺的是對燕北的控制權。

遼人在燕北軍手裏吃了敗仗,卻繞過燕北王府想朝廷求和。求和是假,包藏禍心是真。

遼國現在南院與北院各自為政,想要分出個勝負怕不是短時間的事情。而新遼王威信大減,近期內想要再次帶兵南下攻城也是不能,所以遼王想要乘著這個時機讓自己喘口氣,並清理門戶,所以提出了重開兩國邊貿之事。

燕北王府再厲害,也只是個藩王,大周還是姓李的。

遼人知道比起隔著燕雲十六州的遼國,燕北王府才是哽在大周朝廷喉嚨裏的一根魚刺。吐不出,咽不下,久了還會潰爛化膿。所以遼人即使吃了敗仗還敢提出讓大周朝給他們進獻歲幣,並且允許重開邊市貿易。

因為遼人若是與燕北停戰,燕北王府的存在便會變得尷尬起來。沒有了戰爭,燕北若是還想要養活這麽多的軍隊,百姓們就會心有怨言,久而久之燕北王府不想裁軍也不行了。如此一來大周朝想要收拾燕北王府就簡單多了,也名正言順多了。

這麽想著,任瑤期也是出了一身冷汗,不由得嘆道:“難怪你說南院大王此人心機深沉,這一箭雙雕之計使得倒是漂亮。”

等燕北王府被逼得勢弱之時,遼國早已經處理好了自己的內政,因重開邊貿國力也漸漸恢復了,到時候再發兵南下,大周朝哪裏還有可抗之力?

蕭靖西聞言莞爾,每次與任瑤期說話都是他最輕松的時候。他不必防著她,也不用怕她聽不懂。每次往往只要他開個頭,她就能明了個八九不離十。聰明如她的女子,他還沒有見過幾個。

“這麽說燕北王府想要阻止朝廷與大遼的這次和談?”任瑤期問道。

蕭靖西聞言倒是沒有立即回答,他想了想,微笑著看著任瑤期:“若真是如此,你不怕我們成為整個大周的罪人?畢竟對普通百姓而言,能不打仗總是好的。”蕭靖西對於將任瑤期劃入“我們”的範疇很是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