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後記一:關於盧旺達

【一】

這篇文沒寫的時候,有出版編輯過來問我的想法,然後皺著眉頭說:“寫個言情小說,能不能不寫非洲的啊,不想看滿頭小辮子的黑人談戀愛啊。”

又問題材,驚呼:“媽呀,這題材忒敏感,你要坐牢了。”

文章連載的過程中,不少讀者猜到了卡隆的原型是盧旺達。之所以不代入盧旺達來寫,兩個原因:

1.只是寫個小說,不想那麽嚴肅地探討政治問題。盧旺達是真實事件,而小說中有戲說的內容,所以不想直接掛鉤。

2.真實的盧旺達,比小說中描述的悲慘太多,不忍心寫。

但是做好了打算,想在全文結尾的時候,聊一下盧旺達。

【二】

以下內容,有些手頭有資料,有些是之前的積累,可能記得不大精確,也沒有盡述當時復雜的局勢,所以只供大家了解事情大概。有興趣的,可以翻查更真實的資料。

盧旺達是非洲中部一個小國,主要有兩個種族,胡圖族和圖西族。

盧旺達大屠殺,發生在1994年4月,屠殺從4月到7月,持續了三個月,死亡人數一般被認為是80萬到100萬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把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這就很恐怖了,因為20世紀還出過一起舉世震驚的人道主義災難:德國納粹滅絕猶太人。

盧旺達大屠殺被認為比納粹的那次還要惡劣和令人發指,主要有兩個原因:

1.納粹迫害猶太人,死亡人數也很多,但至少是好幾年的時間積累起來的。而盧旺達三個月內集中屠殺,殺人的速度是納粹的好幾倍。

2.納粹至少知道事情無恥,假惺惺地建了集中營,對外宣稱是工廠,以招工為名把猶太人誆進去。盧旺達那次很直白,廣播裏都在叫囂:來,殺!

兩個種族間存在這樣的深仇大恨,事情要往前追溯到西方殖民者對非洲的瓜分。

盧旺達原本沒有種族,只有農民、牧民等。有一種陰謀論,說殖民者來了之後,為了轉移矛盾,於是劃分了種族。

劃分的標準很兒戲,參考了膚色、身高、鼻子是否更像歐洲人,以及家裏的財產:以十頭牛為界限,十頭牛以上的,就是圖西人;十頭牛以下的,就是胡圖人。

想想看,我們兩家是鄰居,我長得比你高點,你曬得比我黑點。本來大家都有九頭牛,可巧今天我家的牛下了崽,殖民者查過數目之後,一錘定音:從此我是圖西人,你是胡圖人。

不僅如此,身份證上必須寫明種族屬性。劃分完成,圖西人占人口的14%,胡圖人占85%左右。

接下來,殖民者開心地搓搓手,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各個方面,政治上、經濟上、教育上、行政上,都無比偏袒圖西人,拼命扶植圖西人上位,同時鼓吹“圖西人是更高貴的人種、他們的文化是優越的、他們是含米特人的後裔”。

高貴啥啊,不就是剛劃分出來的嗎?還有,含米特人又是啥,我也沒研究。

只知道圖西人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後,就開始膨脹了,真的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沒少做壓迫胡圖人的事。胡圖人的矛頭也就馬上對準他們,心說你是啥玩意兒。

此時,反殖民主義可能都不那麽重要了,兩撥人為劃出的種族——不看身份證都不一定區分得出誰是誰——開始了針鋒相對和曠日持久的爭鬥。

同一時間,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非洲國家紛紛獨立。世界大勢如此,殖民者也就順水推舟,陸續把殖民地權力交回當地人手中。

這個時候,盧旺達的殖民者,就是比利時人,基於種種考量(胡圖人畢竟人數眾多),做了一件簡單粗暴的事:交權的時候,把權力交到胡圖人手裏了。

明擺著要出問題。圖西人當了那麽多年人上人,忽然統治者變成了胡圖人;而胡圖人憋了幾十年的氣,正愁沒地方撒。

所以,從1962年盧旺達獨立之日起,國家內部就沒太平過。圖西人持續流亡,也持續被迫害,基本是大鬧三六九,小鬧天天有吧。到了90年代,流亡海外的圖西人成立了愛國陣線,直接就和政府軍開戰了。

聯合國覺得這樣不行,1994年的時候出來調停。當時盧旺達的總統,名字太拗口,我們叫他哈總統吧,迫於國內外的種種壓力,乘著飛機去國外和談了。

這引起了胡圖族極端分子的不滿,這些極端分子開始煽動民眾:你們忘記了被圖西族奴役的日子嗎?要是談判成功,圖西人掌握了權力,你們還有好日子過嗎?

而針對圖西人的滅絕政策也一直在暗中進行,簡單說來,有以下準備:

1.統一了暗號,叫“cutthetalltrees(砍掉高的樹木)”,因為圖西人長得稍微高一些。極端分子秘密通知下去:哪天聽到這個暗號廣為傳播,那就是行動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