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 第4章(第6/9頁)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謝老爺。”杜月娘道,“我將月錢每月送出一兩去給君哥兒使,已經夠了。”

說來杜月娘會給宋榮做二房,也有一些原因。杜家本是京郊的一個小地主,有幾百畝田地,日子過得還成。若是正常發展,杜月娘估計日後也能嫁入小康之家。結果,杜月娘少時,父母先後過世。姐弟兩個年紀尚小,便跟著堂大伯過日子。初時還好,不想,過了幾年後,家產都過成大伯家的了。

寄人籬下這些年,其實姐弟倆都挺能忍,特別是杜月娘的弟弟杜君念書靈光,杜月娘一直想著忍到弟弟日後金榜題名,日子也就熬出來了。

因杜月娘有一手絕好的繡活,姑娘家到了年紀,杜家大伯半句不提杜月娘的親事。好在杜月娘想著多照看自己弟弟,也不急著嫁人。

後來,杜家大伯竟起了邪心,意欲將杜月娘賣給附近的財主家做小。關鍵是,那財主年紀已經六旬以上,這事兒說起來就惡心。

杜家姐弟看人臉色過活這些年,都是有心氣的人。略一琢磨,這樣下去不成,得想個法子才好。這會兒,正趕上宋榮找二房。

正三品高官的二房,不要說尋常人家,便是有些小官兒,也願意把庶女送給宋榮做二房來攀關系呢。只是,宋榮這次找二房是以品行為主。挑了又挑,挑中了杜月娘。

本來,宋榮想著給杜家一筆銀子,叫杜家大伯繼續照顧杜君的生活。杜月娘沒要銀子,求宋榮把自己弟弟自大伯家中擇出來,開戶獨立。這些事,不過宋榮一句話,知道原委後,宋榮原想替杜月娘姐弟要回田畝,以後也有個依靠。

杜月娘卻說了:“這些年,我們姐弟平安長大,大伯並非無恩。而且,做事不宜做絕,留下這些地畝,日後便是把柄。否則,我們剛剛離開大伯家就索要地畝,未免顯得涼薄。待日後,大伯不再來找我與弟弟的麻煩,這些地畝就當是給他們的補償。若是大伯不知饜足,做出貪圖我家財產之事,弄倒他亦是輕而易舉。”

宋榮當即刮目相看,鄭重其事將杜月娘納為二房。

後來,杜月娘親自解決了她那惡心大伯,帶著弟弟自大伯家出來,杜家大伯連個屁都沒敢放,更不敢找到帝都來糾纏。

宋榮還簡單地詢問過杜月娘弟弟的功課,杜君答得有板有眼,頗有可教導之處,宋榮並不介意培養他。原本,宋榮想著幹脆叫杜君住他外頭的一處私宅,杜月娘替弟弟婉拒,說:“我既給老爺做二房,便當有二房的規矩。這樣叫我弟弟住在老爺的宅子裏,日後給人知道難免說嘴。君哥兒的脾氣,我知道。老爺放心,我每月有月錢,若是老爺允準,送出一兩去,足夠他用了。再者,少時吃些苦,也不為苦。老爺給他租個小院兒,有三間就夠住了。”杜月娘想了想,還是開口相求,“若是老爺給君哥兒尋個可以念書的去處,我就感激不盡了。”

各人有各人的傲氣,宋榮見過杜君,從那孩子的眼睛中也能知曉,他並不願自己姐姐給人做二房。不過,有時,世事就是這樣無奈。

宋榮幹脆也將杜君送入秦家家學。

宋嘉讓閑了跟妹妹說:“學裏來了個怪家夥,平日裏什麽人都不理,話都不說。除了先生提問功課,或是他向先生請教功課,從不見他開口。”

宋嘉言道:“人家肯定是不喜歡說話。”

“不是,我看他中午吃的是粗米飯,就一個燴蘿蔔,吃了總是放屁,我在他後面,簡直能熏死我。”宋嘉讓往嘴裏塞了個鮮肉酥皮點心,含糊不清地說,“把我的風水都熏壞了。”

宋嘉諾也湊在老太太屋裏說話,文文靜靜地笑:“有一回,大哥搶了杜君的飯,把自己的飯塞給杜君吃,自己吃了滿肚子的燴蘿蔔。杜君是熏大哥一人,大哥吃了燴蘿蔔後,熏得一個屋裏的同窗都受不了了。連先生都問,誰中午吃臭豆腐了。後來知道是大哥在放屁,先生實在受不了,提前給大哥放了學。”

宋嘉言和宋老太太已經笑得不成了,連辛竹箏現在學淑女做派,也是彎了唇角。辛竹笙接著說:“嘉讓還說呢,以後都要吃杜君的燴蘿蔔。特別是考試的時候,說不定這樣先生就不會叫他一塊兒考試了呢。”

宋嘉諾道:“後來,杜君連燴蘿蔔都不帶了,就吃白飯。我本來想把自己的菜分他一些,他也不要。他高傲極了。”

辛老太太道:“那孩子肯定是覺著臉上過不去呢。”

宋老太太說:“越是小小孩兒,越是要面子。”

宋嘉讓雖然自幼常常挨罵,不過,宋榮有本事,宋嘉讓自幼衣食無缺,富家公子,並不能理解杜君強烈的自尊。宋嘉讓道:“這也是瞎要面子。”接著,他又說,“我就常搶阿崢的肉圓吃,祖母,阿崢家的肉圓啊,也不知怎麽做的,哎喲,太香了。”說著,宋嘉讓又是一臉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