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結局(第2/2頁)

在辟的喝聲中,眾賢士相互看了一眼,低著頭慢慢退去。

轉眼,他們便退出了宗廟範圍。

站在外面的眾賢士劍客,都是來自天下各國的。這時,他們已經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那楚公主更是張著小嘴,她傻傻地望著前方,喃喃說道:“這,這玉姬,好生福厚。”

另一個賢士則呆呆地望著前方,喃喃說道:“這等婦人,鬼神居然護佑於她?為何,為何?”

在他不停地自問時,他後面的馬車中,傳來一個趙國口音的女子聲音,“連趙家鬼神都護著她,奈何?奈何?”

那嬌嬌說到這裏,低聲說了一句。於是,她的馬車開始折轉,開始向回頭駛去。

越來越多的馬車,也在朝著回程返去。

立後大典歷時七七四十九天。這四十九天中,邯鄲城的人真正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

與邯鄲城的熱鬧相同的是,玉紫推出的漿,還有炒菜等等,竟因為她現在的名頭大震,一時之間,凡是進入趙國境內的,若不以漿為飲,以炒菜為食,竟是沒有辦法面對他人。而來自各國的商人,敏感地發現了這一點,於是,玉紫的炒菜和漿等事物,開始大面積地流傳於天下。

於是,在世人針對著邯鄲城中源源不斷的漿和熟肉感慨不已,直呼浪費時,趙國的國庫,卻是有增無減。

而與此同時,玉紫驚世駭俗的言論,以及那日宗廟受封時的異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了整個趙國。開天辟地來第一次,一個婦人以其驚世駭俗的言論,引得整個天下,都在對其關注。

縱使立後大典已經結束,可無數的賢士還在湧入邯鄲。宗廟的那一幕雖然驚退了不少人,可這世上總有一些固執的,倔強地相信自己的理念的人。

這些賢士們圍在王宮外面,只等著玉紫的馬車出入。為此,玉紫足有一年,都沒有離開過王宮半步!

他們也圍在宮門處,每次趙出出入,都會有賢士攔車責罵或勸說。

終於,在那些言論最為過份,行為最為激烈的賢士,莫名其妙地死了七八個後,所有的聲音都變小了。

如此一年,二年,三年,漸漸的,世人習慣了趙王宮的後苑,只有一個婦人。趙臣們也習慣了他們的大王,只有二個兒子。

幸運的是,這個擅妒的王後,與她的家族早已交惡,就算她的家族幾次派人前來,她也只是敷衍了事。否則,他們真要擔心趙氏的江山,會不會有某一天姓了魯。

如果不是太過於關注趙王的後苑,世人會發現,趙國是一年強盛過一年,邯鄲的繁華,漸漸超過了臨淄,趙國的田地,特別的豐產,趙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

而這些,可謂是玉後興趙的最有利的證據。特別是田地豐產這一項,令得玉紫得到了整個趙國百姓的愛戴。這種愛戴,已完全壓倒了賢士們的怒罵聲。

到了後面,隨著趙國國力越來越強盛,於是,便是對婦人最是不屑,對玉紫的行為最是深惡痛絕的人,每每提到玉姬時,都要感慨一番,說一句‘玉後有大才。’

……

史書有載:玉後奇妒,後苑當中,無論夫人姬妾,均不能容!然,玉後智慧遠勝常人,自為後後,邯鄲之富,天下無匹。有人曾雲:玉後極善行商,累財數萬金,不過十年,其私財已超過趙之國庫。聖人雲:天下財貨皆有定數,玉後如此斂財無度,如子孫後代何?

玉後機關之術獨步天下,自為後後,趙國力日強,不出十年,趙稱霸主,約諸侯盟於黃池。

另有秘史記載:玉後為後十五年時,有異光從天降,玉後憑空消失,王遍索邯鄲,尋無所得,吐血數升,幾卒。甲醜日,王亦不見,宮人大搜十日,無所得。何得得王位。後五年,太子丹攻破王宮,誅去何,既位為王。丹在位二十三年,卒時曾雲:玉後於甲醜日再現先王寢宮,與先王私語一宿後,兩人攜手離宮。離去時因尋丹不得,便留書一封。宮人索書不得,不知此言虛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