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3/4頁)

這話說得就有些歧義了,貌似正常,實則透著不同尋常。

慶王妃一直沒露面,由韓側妃出面招待這些上門道賀的女眷們。按理說也不是不可,側妃也是上皇家玉牒上的側室,在座的估計沒人比她品級更高。可側室總歸是側室,又不是沒有慶王妃,哪能讓她喧賓奪主。

可慶王妃明明在,卻不願出面,這就值得人深思了。在坐著的都是混跡後宅多年的人,各家各府上情況都大同小異,正室與側室,大婦和小婦,是一項永恒不變的命題,大抵只有在棺材板闔上的那一日,才能擺脫這一切。

同情慶王妃的自然有,不屑韓側妃也不少,可這一切都不會影響表面上的融洽。又不是自家事,不過是上門吃頓酒,誰願意去管這種閑事,有戲就看著,沒戲就閑著,歷來如此。

作為旁觀者可如此,作為當事人顯然沒辦法如此灑脫。早在進來之前,慶王妃就遠遠見到了韓側妃的得意,心中又哪裏是滋味。

她撐起一抹笑,對韓側妃道:“今日小五嫂第一次登門,這不,殿下命本妃好生招待,所以才會來遲了。”之後端起主母的派頭,對旁邊的一眾貴婦歉道:“諸位能來,王府蓬蓽生輝,本妃榮幸之至。”

“王妃客氣了。”

“能經歷這等喜事,對我等來說也是三生有幸。”

一陣客套的寒暄之後,韓側妃便招呼說要為二公子抓周。這可是今日的重頭戲,隨著一陣口口相傳,很快這處花廳裏裏外外便圍滿了人,大家俱是面帶笑容地看著正中那張三米見方的案桌上坐著的紅衣小童。

案上放滿了各式抓周要用的玩意,有玉佩、有四書五經各一本,有筆墨紙硯、算盤、帳冊等,還有專門做小的弓箭和大刀,另還有些宮花與胭脂、吃食和一些小兒的玩具之類,但這些俱都是放在邊角的位置,不過是為了湊數罷了。

瑤娘忍不住摸了摸小寶的腦袋,當初小寶過周,晉王本是也要大辦一場。可惜逢上了弘景帝萬壽,當時在路上,只能一家三口吃了碗長壽面了事。此時見到如此熱鬧場面,她心中不禁覺得有些愧疚。可轉念一想她的小寶如此聰慧,日後定非等閑可比,而這抓周不過是討個喜氣,當不得真,也就釋然了。

正是要開始,韓側妃突然說話了。

她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從懷中掏出一枚印章放在桌案上,“為了討個喜氣,殿下特意把自己的金印借來一用。”

這金印龜鈕,龍首龜身龍尾,整體呈方形,一看就不是凡物。

事實上也確實不是凡物,皇子受封,當有金冊金寶,而這金寶指的就是金印,代表著王的地位與威嚴。只是金印過大,又太重,並不適合平時日常之用,所以會造出一個材質、樣式、印面,都相同的縮小版金印,作為平常之用。

很顯然韓側妃手中拿的正是代表著慶王的金印,也是慶王日常所用之印。

能把自己的金印給一個側妃,哪怕只是暫用,也足可見一斑。尤其此印在此時,出現在這裏,就更讓人心生微妙了。

作為抓周之用,倘若二公子真是抓到,那又將大公子置於何地?

畢竟這金印可是代表著慶王的威嚴,而抓周抓得是喜氣,也是大人對小兒的期許。難道說慶王不喜大公子,反倒對二公子寄予厚望?

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禁落在慶王妃的臉上,雖是一閃即過,卻是宛如實質。

慶王妃緊緊攥緊了袖下的雙手,臉上雖是在笑著,但是臉色卻白得有些嚇人。她嘴唇有些顫抖,而很顯然她的樣子已經影響到旁邊的琰哥兒了。

琰哥兒咬著下唇,攥著娘的衣角,也就珠珠還睜著懵懂不知的眼睛,有些欽羨地看著被眾星捧月的二公子。

瑤娘心裏莫名有些難受,不禁握住了慶王妃的手。

抓周很快就開始了,並無人指引,可二公子毫無意外地抓住那枚金印。

若是按一般周歲幼童來看,此時的幼兒懵懂不知,能準確無誤的抓住,明顯就是有人刻意教過。瑤娘終於明白為何韓側妃硬是要命人去把慶王妃請來了,這明擺著就是她的示威。

一片寂靜之後,便有人開始與韓側妃道喜。有了一個,自然有兩個,然後就是一片。

這一片人聲之中,慶王妃轉身離開了,似乎也沒有人發現。

隨後離開的還有瑤娘,琰哥兒、珠珠、小寶,和他們的丫鬟。

……

慶王妃走得太快,瑤娘並沒有跟上。

她往一條疑似來路的道上走了一會兒,卻發現自己好像迷路了。不光慶王妃沒找到,琰哥兒小寶他們也不知道往哪去了,她只能往回走,打算回去後找個丫鬟帶自己過去。

遠遠瞧見了呈祥閣,她加快了腳步,卻突然被一個人攔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