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2/3頁)

然後那一陣子家中就會寬裕不少,直至下一次再去。喬氏一族這樣的人很多,大家絲毫不覺得這種行為有什麽不對,在他們眼裏,都是同族,主枝富裕,理所應當幫襯旁枝的族人。

可總是這般誰也會厭煩,去的次數多了,便再無之前那般順遂。他爹他娘有時候能討了東西回來,有時候卻是空手而歸,抑或是得到下人們的一頓奚落,灰頭土臉地回來。

那時候喬安和已經懂事了,並入了族學,也覺得這種行徑不對,卻是無能無力。只能下狠心要求自己一定要讀出個樣子來,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事實上他確實出人頭地了,而隨著他的書越讀越好,家中的境況也開始慢慢有了轉變。喬老爺是願意幫助有出息的族人的,所以他家換了房子,家中也有了固定的供養,直至他考中了舉人,處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即是如此,他家也是攀附主枝而生。

喬老爺理所應當地安排著他的生活,甚至婚事,若不是他娘重病而亡,可能他此時已經成婚了,對象是喬大奶奶娘家的侄女。

其父是個六品小官,其本人長相十分普通。

喬老爺說這是為了他仕途順遂,其實喬安和知道對方是想綁死他。他心裏一直憋著一口氣,這口氣只有等有朝一日他金榜題名,才能吐出來。

他知道妹妹心中也憋著口氣,同樣都是女子,喬煙兒長相學識女工都不如妹妹,喬煙兒會的妹妹也會,擱在喬煙兒那裏是才華出眾,是才名遠播,擱在妹妹這裏卻只能是陪襯。

他知道妹妹不喜陪喬煙兒讀書的,說是陪讀書,實際上因為身份的不對等,還不如說是個丫鬟。可妹妹卻是一直去,直到喬煙兒到了說親的年紀,不再需要陪讀的,妹妹才不去了。

但不去陪讀書,卻時不時去陪說話,每次妹妹回來總會多件衣裳或是首飾什麽。

喬家乃是江南有名的豪商,喬煙兒生為嫡出的姑娘,吃穿用度俱是最好。每次喬安和見妹妹回來,總是會想起自打爹走後,巴結主枝那邊巴結得越發勤勉的娘,他曾經讓他娘不要再去了,他娘卻說他什麽也不懂。

他娘說族中讀書好的人不光他一個,若不是她總是往大奶奶那邊跑得勤,喬家會下力氣栽培他?!

這對喬安和簡直是一種侮辱,可惜那是他娘,哪怕他心中有再多的不願,也是不能說的。

換做妹妹,他總能說得兩句,可他娘和妹妹還是說他不懂。

說做人要做兩手打算,若是妹妹嫁得好,也是能幫襯到哥哥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不信他一定能金榜題名。

這趟入了京,喬安和便隱晦對喬秀麗說,此時不同往日,這裏是鎮國公府,作為客居之人總是往後宅去不好,喬秀麗卻置若罔聞。

之前有一日喬安和喝了些酒,與喬秀麗爭了兩句,喬秀麗哭著說自打住進來後,鎮國公府便再對兩人不聞不問,她頻繁往喬氏那裏去,也是想提醒兄妹二人還寄居在這裏,寄望能讓世子帶著哥哥出去交際一二,哪怕是帶著去可能是主考官的幾位高官的府裏做做客,說不定也能得到一些便宜。

喬安和啞然失語。

事實上那日他之所以會在外面飲了酒,恰恰也是因為此事。一旦臨近春闈,京中便會聚滿了各地而來的學子,大家會在會館中進行一些交流。有門路有關系的,都是忙得腳不沾地,而他空抱了一座金山,卻毫無作用。

直到至今,喬安和都未同一些結交的學子們說他是寄居在鎮國公府。

他心中也清楚光有才學是不夠的,三年前他躊躇志滿,自詡文章做得繁花似錦,卻依舊落了第。

一時間千頭萬緒浮現在喬安和的腦海之中,他看了一眼喬秀麗,道:“這府上時有男子出沒,你還是要避諱一二的。”

喬秀麗也不知在想什麽,聽到這話點點頭,卻明顯心思不在上頭。

她猛地一下站了起來,才發現自己動作太突兀,忙解釋道:“哥,你忙,我想起我有件繡活兒還未做完,先回屋了。”

喬安和點點頭,喬秀麗便走了。

出了門,還未到西廂,拐角處就有個書童模樣的人沖喬秀麗擠眉弄眼。

她點點頭,便進了西廂。

不多時,那書童找了過來。

他是喬安和的書童,名叫發子。

喬秀麗把丫頭支出去給她泡茶,發子從懷裏掏出一個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遞給她。見他那拿著的姿勢,仿佛裏面有什麽讓人恐懼的東西。

喬秀麗凝重著臉色接了過來,轉身就塞進了炕櫃裏,同時又從裏面拿了個巴掌大的小包遞給發子。

“收好了,按照我說去辦,三日後再拿回來給我。”

發子點點頭,又有些猶豫:“姑娘,你弄這種東西到底有什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