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2/3頁)

然後幾個婦人又開始聊別的話題了,瑤娘和肖繼柔對了個眼神,眼中都有些蕭瑟。

而與此同時,前院晉王等人那邊也是一片和諧。

包括惠王,以往最是喜歡說些不合時宜的話,大抵今兒是兒子成親,也收斂了不少。

代王總感覺晉王在看自己,不動聲色望過去幾次,晉王都沒有看他。最後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道:“老五,你總看我作甚?”

晉王望著他,眨了眨眼。

晉王還沒說話,魯王倒是說上了,“三哥,你覺得五哥像似喜歡盯著人看的性子?莫是你尋常被姑娘看多了,有些敏感過度?”

這所謂的姑娘應在一個故事裏,幾個兄弟都知道,一提這事俱都笑了起來。

代王道:“罷罷罷,你就會拿三哥打趣。”

他失笑地搖了搖頭,像似非常無奈。他生得方臉細目,懸膽鼻,厚嘴唇。總體來說代王是兄弟幾個中長相最忠厚老實的,天生一張安分臉。既不像弘景帝,也不像魏皇後。

別看惠王現在胖得走了形,以前惠王沒發胖之前,也是生得俊美無儔,集合了弘景帝和魏皇後所有的優點,倒是代王打從生下來便不起眼,兄弟二人簡直不像是同胞兄弟。

這一笑鬧話題自然就岔了過去,也沒有人再提,可之後代王卻是有意無意地總去看晉王。

且不提這些,用罷了喜酒,等瑤娘和晉王回到晉王府,天已經大黑了。

洗漱更衣後,紅綢捧著一封信來,“娘娘,晉州那邊給您來信了。”

一聽是晉州,瑤娘當即將信拿過來看,果然是姐姐的來信。

去年年關之前,瑤娘讓人往晉州那邊送了一車年禮,順道報了平安並訴說了近況,押車的護衛回來時也給瑤娘帶了信。信裏說蕙娘和姚成都很好,幾個小的也都很好,讓瑤娘別擔心,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這封信裏的內容與之前那封別無不同,不過多了幾件小趣事。將瑤娘看得又想笑又想哭,笑著笑著眼淚就出來了。

她想姐姐了。

晉王一把將她拉過來,抱著:“你若真想你姐姐了,就接她來京裏住一段時間。”

瑤娘擦擦眼淚:“還是不了,京裏最近這麽多事。”

“有事也與他們無關,你該不會以為本王護幾個人還護不住?”

“還是不了,等情況好些了再說。”

在瑤娘心裏,晉王合該此時低調最好,她姐姐姐夫倒是不怕,可若那李氏來了惹上什麽人,沒得給晉王招惹麻煩。再說,她一想到姐姐姐夫來,李氏也會來,頓時就失去所有興致。

不得不說,這李氏也算是本事了,給瑤娘留下如此多的心理陰影。

不過瑤娘和晉王說話這會兒,並不知道姚家人如今已經在路上了,不光有姚家人,還有蘇家人。

提起這個,就扯到瑤娘年前往晉州送的那一車年禮。

其實這事也是晉王安排的,瑤娘嘴裏沒說,實則心裏甜了好些日子。為此晉王又收獲了許多美人恩,當然這裏暫且不提。

年禮自然不光是給姚家的,蘇家那邊作為瑤娘的娘家,即使瑤娘對蘇秀才他們心中有隔閡,但作為女兒的也不可能不聞不問,所以年禮還有給蘇家的一些,不過比起給姚家的卻是少了不少。

可恰恰就是這年禮,才引發了這場事,大嫂朱氏早就聽到些風言風語說是小姑子攀了高枝。只是到底是風言風語,做不得數,她倒也去過姚家明裏暗裏打探,蘇慧娘根本不願意告訴她,於是這事也就放下了。

這趟年禮送過去,即使瑤娘已經是撿了最不起眼的送,可堂堂王府送出去的東西,怎麽可能會太差。這不就紮進朱氏的心裏,硬是和姚家那邊杠上了。

剛巧姚家那邊有個不省心的李氏,雖李氏現在已經被嚇得不敢去追究女兒怎麽樣了,但並不代表她願意看到蘇瑤娘好,明擺著朱氏此人就是條吸血水蛭,有蘇家人出頭給其添些麻煩,李氏巴不得。

於是她就把瑤娘給王爺做妾,在王府裏很得寵,那冷面王爺可寶貝她了,還給王爺生了個兒子,天花亂墜的說給朱氏聽。

朱氏一聽,這還得了,她那小姑子竟然發達了。

她就知道她那小姑子不是簡單人物,這不就應驗了。

晉王,晉州的王!天老爺!

朱氏回家一說,也把蘇家人驚得不輕,連蘇秀才那般不屑阿堵之物的酸腐之人,連著多日坐館教學生,也總是走神。朱氏和蘇玉成一合計,妹妹發達了,自然要提攜兄嫂,他們當即就想來投奔。可瑤娘去的地方太遠了,竟然在京城,兩人手中無錢,又沒出過遠門,怎麽也不敢貿貿然上路。

於是不免將主意動在蘇秀才身上,兩人也是清楚自己待妹子不好,就二人去肯定會落不了什麽好,可若是父母出面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