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探聽(第2/2頁)

她一個侯府的表姑娘,打聽這麽多事情,始終不妥。

“奴婢還聽說,每年侯爺會挑些好苗子提攜,日後若是高中了,就是侯爺的門生。所以秋試前,西院都免不了人進進出出,朝中都是如此,也算不得秘密。”

孟雲卿記得,前一世,宋景城投奔過定安侯。

只是當時沒有入定安侯府的眼。

後來輾轉隨上峰到了京中,才攀上了顧長寧一家,入了顧長寧門下,而後仕途平順,平步青雲。

“姑娘為何突然想起問這個?”音歌還是迷惑。

孟雲卿搖頭,在鏡湖時候,見了好些人往西院去,不知道出了什麽事,好奇罷了。

既是朝堂上的事,不問也罷了。

音歌點頭,“是的呢,侯爺特別不喜歡府裏的夫人和小姐們問起這些。”

孟雲卿頷首。

音歌打量了下四圍,有些驚訝,“宣平侯不是說今日要來嗎,也沒見人影?”

方才有事來尋他,回去了。

哦,音歌這才點頭,“對了,姑娘,世子夫人她們還在戲台子那裏,你晚些時候去嗎?”

孟雲卿搖頭,不去了,上午和婉婉鬧得瘋,有些累了,你讓人去同世子夫人說聲。

音歌聽話照辦,撩起簾子出了內屋。

屋內就剩了孟雲卿一人。

……

方才音歌一席話,孟雲卿赫然想起。

前一世,宋景城年少時候便中過秀才,只是因為她的緣故,才丟了功名,輾轉奔波。

這一世,若是沒有她,宋景城有功名在身,這個時候,應當上京會試。

所以宋景城比前一世提早三年出現在京中,並非巧合。

而是理所當然。

若是上京會試,那宋景城便是年少及第,遠非當日那個丟了功名的落魄書生可比擬,興許真會入定安侯的眼睛。

孟雲卿攥緊掌心,唇間咬得發紫。

另一頭,有朋閣有客造訪。

來人是平陽王。

平陽王趙世傑來見宣平侯,沈修文耽誤不得,遣了輝子去尋宣平侯,自己在有朋閣應付著。

沈修文是極有分寸的人,等到段旻軒回了有朋閣,便才起身告退。

趙世傑道謝。

“你來了?”段旻軒卻不以為然,他在西暖閣呆得好好的,那丫頭今日又怪異的,若不是趙世傑親自來,他不會匆匆往有朋閣這廂趕。

“呵,不然呢?”趙世傑一臉諷刺,“顧長寧的兒子和女兒都一窩蜂的來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會不明白?”一面說,一面尋個地方落座。

段旻軒就笑:“那他沒有定安侯聰明。”

趙世傑揶揄:“定安侯府是燕韓的名門世族,根基深厚,顧長寧不過是個平步青雲的寒門學子,豈可同日而語?”

段旻軒也笑。

見他沒心沒肺,趙世傑只得開門見山,“你讓打聽的事,有眉目了。”

言及此處,頓了頓,段巖會意出屋去守著,不讓旁人進來。

“說。”

“那我可先說好了,只是有眉目而已,不是確鑿之事,定安侯府在韓燕也不是朝夕之臣,能探得消息就不錯了。你聽說過十余年前的惠王之亂嗎?”

段旻軒搖頭,燕韓國中的事情,他哪來知曉。

更何況還是十余年前的叛亂之事?

趙世傑就道:“惠王是殿上的親弟弟,從小天子國人,頗受先帝寵愛,太子之位都險些易主,殿上自然防他。十余年前,趕上天災,西邊的郡縣餓死了不少人,賑災的款項遲遲下方不來了,惠王就舉兵叛了,當時這場叛亂牽連了不少人。就連內閣大學士,陳太陳閣老一家都遭了滅頂之災,陳閣老是三朝忠臣了,殿上是一點沒留情面,陳家一個沒留。”

“然後?”

“所以說此事是眉目而已,不是確鑿之事,聽聞其實陳閣老還有個孫子,當年過繼給了遠方表親,少有來往,才幸免於難。”

過繼?

段旻軒疑惑。

趙世傑點頭,“是過繼,此事太過隱蔽,韓燕國中都少有人知曉——這戶人家姓孟。”

段旻軒擡起頭來,舉在唇邊的茶杯都凝在空中。

“定安侯的妹妹沈蕪,就是在那年出嫁後離京的,你說是不是巧合?”

段旻軒不語。

“沈蕪過世前,怕孟雲卿一人孤苦無人照料,才會寫信到定安侯府,定安侯是何等心性之人,他敢冒大不韙把孟雲卿接回侯府,自然是極其寵愛沈蕪這個過世的妹妹的。我看這事,侯府從上到下,除了老夫人和定安侯,沒有第三人知曉。此事關聯甚廣,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不要在燕韓國中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