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3頁)

枇杷,孟雲卿不禁咽了口口水。

日後再說枇杷甜,我會以為你在暗示我……

山洞裏,他是這麽說的。

她如今再看到枇杷,都覺得窘迫。

“你不是喜歡枇杷嗎我讓廚房將果脯換成枇杷了。”段旻軒不鹹不淡說道。

孟雲卿接過藥碗,抿了口,攏了攏眉頭道:“唔,這藥也不是很苦。”

言外之意,枇杷就不用了。

段旻軒瞥目便笑。

孟雲卿只得端起藥碗,咕嚕咕嚕分幾口下肚,秉著氣息,也不敢喊苦。可苦味也分兩種,一種是秉著氣息便嘗不出來的,一種是秉著氣息還覺得苦的。

這碗藥就是後者。

“真不要?”他悠悠看她。

她想也不想,就果斷搖頭。

“我嘗嘗。”他好似有些上前。

孟雲卿義正言辭:“那還是吃枇杷吧。”

……

總歸,要等到衢州城的路修通,都要端午過後了。

孟雲卿心中感嘆,他們原本是來衢州城置辦端午用度的,不想這個端午卻是在驛館,同段旻軒兩人過的。

驛館準備得周全,還特意包了粽子給他們送來。

孟雲卿咬了一口,眼中便驚異:“這粽子,是鹹的?”

段旻軒好笑:“鹹肉粽子不是鹹的,還是甜的?”

孟雲卿就道:“我們那裏的粽子都是甜的。”

她指得是燕韓。

蜜棗粽子,裹糖粽子,還有包了水果的粽子。

定安侯府的粽子就屬秦媽媽做的最好吃,秦媽媽做的就是蜜棗餡兒的粽子,她邊是回憶,邊是同段旻軒講。去年端午,她還吃到了外祖母包了金墜子的粽子,得了外祖母的彩頭。

如今想來,都是許久之前事了。

才反應過來,從侯府出來,也將近兩個半月了。

她有些想家了。

外祖母,舅舅,舅母,沈琳,沈陶,世子夫人和婉婉,還有侯府的一大家子。

定安侯府的端午節,當是熱鬧的。

確實如此。

四月裏,沈陶和沈妍相繼完婚。

這是定安侯的兩件大事。

尤其是沈陶的婚事,辦得極為隆重。齊王是殿上欽封的親王,諸多皇子之中,除卻太子的品階更高,親王就只有齊王和三皇子兩個,地位自然不同。

二夫人費盡了心思,想大辦一場,齊王府也沒有反對。

於是,這場婚事大擺了三日的流水席,燕韓國中近乎人人皆知。

四月一過,就是端午節。

府中上下自二月沈琳的婚事起,就開始忙碌,直到四月末才松了口氣,正好端午節好好聚一聚,祈禱端午安康。

侯夫人的主意就正合老夫人的心意。

府中的幾個姑娘相繼出嫁,端午的龍舟賽都是世子和世子夫人領著沈楠,沈瑜前去的,府中的姑娘都出嫁了,孟雲卿也去了蒼月,外出便比不得往年熱鬧。

“也不知雲卿那孩子在蒼月如何了?”侯夫人就同定安侯府感嘆:“二月中旬走的,兩個月也該到了。”

眼下都端午了,還沒有來信。

聽說前一陣西秦諸侯還出了亂子,永寧侯出兵占了青州十四城,是去蒼月的必經之路,她又擔心孟雲卿這一路出意外。

定安侯卻是淡然得多:“二月二十才走,路上要兩月,等到了也是四月末了。再從蒼月送信回來,信在路上也需一兩月,六月裏有信就對了。”

侯夫人也點頭:“是母親一直在問。雲卿去了蒼月,她便一直念著。聽秦媽媽說,每日都叫修頤去養心苑待上些時候,給她說說雲卿他們是到哪裏了,我是怕母親擔心。”

定安侯微頓:“那便遣人去一趟蒼月,母親也能放心些。”

書信之流,總比不過親眼所見。

侯夫人莞爾:“我明日便同母親說。”

定安侯點頭。

少頃,韻來來尋:“侯府,宋大人來了,在書房的偏苑候著了。”

“好。”定安侯將好批上外袍。

他今日是約了宋景城。

年初時,宋景城救下了侯府的小世子,他便同定安侯府走得很近。

加上定安侯的幫襯,他在大理寺如魚得水。

三月時,京中正好出了幾件震驚朝野的大案子,大理寺卿都焦頭爛額,宋景城卻處理得很是妥當,一時得了平帝的寵信,加上定安侯的幫襯,迅速在朝中展露頭角。

定安侯要用人,他當初投奔的就是定安侯。

更是在短短幾月,就成了定安侯在朝中的親信。

定安侯從前只是賞識他的才華,覺得他小小年紀就中了進士,或許日後是個人才,可以留在朝中旁敲側點。只是沒想到正月裏,有了寒山寺的一幕,定安侯對他有歉意是其一,他卻也像開竅了一般,淪處世手段,淪心性和城府,都讓定安侯刮目相看。

定安侯府在朝中需要這樣的助力。

“來了?”入了書房,定安侯直接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