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2/2頁)

索性繼續讀下去。

……

他很抱歉。

當日孟雲卿離京的時候,他沒有來得及去送,本來說好去送她的,其實也去了。只是當日學堂有事,他已經提前許多交功課給老夫子了,結果還是沒有趕上來送孟雲卿。

等他到城門口的時候,去送孟雲卿的人都走了。

他只看見了衛同瑞。

一個人在城門口,不說話,也不應聲,就騎馬看著遠處,整個人好像都凝在風雪中一般。

她走了,衛同瑞應當很難過。

他一直覺得她同衛同瑞般配,那時京中也傳得沸沸揚揚,衛家和定安侯府在說親,若是孟雲卿沒有離開燕韓,說不定這門親事就定下來了。後來他也見過衛同瑞兩次,一次是在蘭軒閣飲酒,一次是同沈修頤一道,人比從前話少了許多。他都替她和衛同瑞惋惜。

最後,希望孟雲卿在蒼月一切順利,早些回燕韓來。

……

孟雲卿擱下手中信箋,臉上的笑意微斂。

她沒想到,竟是從許卿和的信裏聽說到衛同瑞的消息。

心中不會沒有波瀾。

關於衛同瑞,許卿和其實說的不錯,她興許真的會同衛同瑞成親——若是沒有忽然冒出陳家遺孤的事情來。

只是世上的事情,沒有那麽多如若。

就像她並不討厭衛同瑞,甚至也會因著他為她做得些許小事,心中微暖。那時舅母和將軍夫人有意撮合他們,外祖母也中意這門婚事,若是沒有陳家的事情,她興許真會嫁給衛同瑞。

談不上有多喜歡,就像許多京中的貴女一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後名正言順留在燕韓京中。

再不時回門,見見外祖母和舅舅,舅母。

這便是外祖母,舅舅和舅母能給她尋得的好親事。

然而衛將軍關衛同瑞的禁閉,也讓她看清更多現實。

衛同瑞會讓韓翕給她送信,會同父親默默抗爭,卻不會為了她去公然忤逆父親,或拼盡全力一定要娶她。

她也不怨衛同瑞。

因為她同他一樣,沒有非同他在一起的理由。

在一處,興許是一樁良緣。

不在一處,也不是壞事。

端午山洪暴發時,她發著高燒,同段旻軒一處困在山洞裏,心中卻莫名慶幸。慶幸從燕韓和他一路到蒼月,慶幸和他經歷的種種,慶幸想同他在一處的強烈意念並非遷就。而是山洞塌陷時,她哭得聲嘶力竭,在雨中,他攬她在懷裏,可以一言不發,卻好似了說盡了千言萬語。

她有一定要同他一處的理由。

他喜歡她,她也喜歡他,他們共經生死,一步一步相互攙扶從暴雨泥石流中撿回一條命。

他就早已不是旁人。

他是她的段旻軒。

……

收起思緒,手中便還余有一封書信,是沈修頤的。

孟雲卿莞爾。

相對沈琳和許卿和的信,沈修頤的就簡練得多。

說孟雲卿離京不久,他就隨同先生去了巴爾,也沒有留在京中參加沈陶的婚事。

他想雲卿是惦記沈陶和沈妍婚事的,就將聽到的說與她聽。譬如二嬸辦了很大排場,光是流水席就大擺了三日。聽說齊王待沈陶也好,回門的時候辦得風風光光,一時在燕韓傳聞佳話,二叔和二嬸對婚事也很是滿意。沈妍出嫁排場雖然比不上沈陶,但二叔和二嬸也沒太偏頗,總歸,比起旁的世家庶女婚事,也算圓滿了。

家中一切都好,讓孟雲卿不要記掛。

祖母的身體也康健,春日裏到了,還能由寶之,懷錦和婉婉陪著,在花苑裏走走,就是很惦記她,不知她在蒼月這邊如何了。

若是有時間,記得給祖母多去幾封書信,祖母看了也放心。

末了,筆跡重了些。

應當是思量了許久當不當寫,筆鋒擱在紙上暈染開了。

還是說到,如果在蒼月待得不習慣,他去接她回來。

……

若是待得不習慣,接她回來。

孟雲卿心中微暖。

沈修頤在她心中,同定安侯府旁的表兄不同。當初,就是沈修頤將她從珙縣接回京中的。那時還有劉氏的兒子領了一群混混在孟府門口挑事,她其實有些招架不住。

沈修頤待她極好,也是由著沈修頤,她才會回定安侯府。

而這句話,定然不是舅舅和舅母授意過的,只是沈修頤擔心她在蒼月這裏人生地不熟,會不習慣罷了。

一股暖意就徜徉在心中。

“小茶。”她輕喚了一聲。

小茶上前,她才放下信來:“備些筆墨紙硯。”

她要一一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