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錢該怎麽花的問題(第2/3頁)

“好,我還怕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我一定記著。”王幼恒笑道。

大家就都笑了起來。

……

從王家的濟生堂出來,娘幾個一商量,連守信帶了那麽多農具要修補,至少要半天的時間,她們並不急著過去。既然有時間,就在鎮上逛逛好了。

連蔓兒依舊是每家店鋪都看過去,幾乎每樣東西的價格都被她問到了。

“娘,咱要添置點東西不?”連蔓兒問張氏,又問連枝兒幾個,“姐,哥,小七,你們想要點啥?”

“二姐,我還要吃肉包子。”小七答的最快。

“包子肯定讓你吃,看看你還想要別的不?”連蔓兒笑道。

小七就回答不出來了。他一直生活在物質貧乏的環境中,還不習慣花錢,除了有限的吃的,根本就想不出來要什麽東西。

“慢慢看,想到什麽就和我說。”連蔓兒道。她雖然這樣說,卻知道,小七很懂事,絕不會要貴的東西。

母子幾個慢慢走著,就看見前面一家鋪子前圍了好些人。上前一看,原來是一家綢緞莊,將平時所賣布匹余下的零碎布頭拿出來低價賣,雖然是布頭,卻都是好布,做個帕子,裁個鞋面什麽的都很合適。

“正要給你奶買鞋面。”張氏就走過去挑揀起來。

“咱們是不是該添兩雙襪子了?”連蔓兒突然想起來道,就和連枝兒商量,“姐,咱還該買些細布,做兩件小衣了。”

“蔓兒,布可有些貴。”連枝兒道。

整個錦陽縣,極少種棉花紡線織布的,更沒人養蠶,所有的布匹全是從南面買進的,因此價格比別的東西就要貴一些。

“貴也得買,要不然咱們穿什麽。”連蔓兒道,就和連枝兒也擠進人群挑揀起來。

連蔓兒一邊挑,一邊在心裏邊合計。首先是白棉細布,這個要多買一些,給家裏每個人至少添一套小衣,再添兩雙襪子。張氏和連枝兒都會裁剪、針線和刺繡,買了布料回去,自家縫就行了。算一算,就先買上十二尺。

哎呦,這些絹子、緞子、綢子可真好看。連蔓兒撿起兩塊緞子看了看,大小正好可以做帕子。

“姐,咱挑幾塊好的做帕子。”連蔓兒對連枝兒道。

連蔓兒就挑了一塊豆綠的和一塊鵝黃的細紗絹子,又挑了塊銀紅的素緞,連枝兒挑了一塊大紅的細紗絹子,一塊寶藍的素緞。連蔓兒想了想,又挑了一塊月白的潞綢,一塊靛青的潞綢,兩塊淡青的潞綢。

“有點多吧,蔓兒。”連枝兒就笑,她也是節儉慣了的,但是看見這些花花綠綠的料子,又禁不住地喜歡,“不過做成帕子肯定好看,我會鎖邊,還能繡花。”

“那一會咱再去買點彩線去。”連蔓兒道。目前她在攢錢的階段,這些並不是必需品,但是沒辦法,她也是女人,沒法抗拒這些誘惑。沒向那些整個的尺頭下手,她已經很忍耐了,那些尺頭可是更漂亮。

這時張氏也挑好了布頭,她挑的是兩大塊石青的緞子,還有兩塊銀紅的緞子。

“娘,你挑這些是做啥的?”連蔓兒問道。

“這兩塊石青的,給你奶做兩雙鞋面,銀紅的這兩塊,小些的給你老姑也做一雙鞋,大的這塊,應該能做個肚兜,你老姑愛這些鮮艷的顏色。”張氏道,“蔓兒,你也挑了這麽些布頭?”

連蔓兒轉了轉眼珠,將張氏方才挑的幾塊料子遞給掌櫃的,問掌櫃的要多少錢。

“您可真有眼光,石青的這兩塊是刻絲,這還有暗紋的,是咱們店裏最貴的料子,這布頭可就便宜多了,這兩塊只要您六十文錢,這兩塊銀紅的是四十文,總共是一百文錢。”掌櫃的說道。

“娘,你有多少錢?”連蔓兒問張氏。

張氏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打開來,是小小的一塊銀子。

“這差不多是一錢銀子,上次當了簪子,給你和你奶買藥吃,就剩下這些了。”張氏道。

“娘,你那簪子當了多少錢,我的藥哪用的了那麽多錢,王太醫連診金都沒要。”連蔓兒道。

“簪子當了一兩多銀子,你的藥花了一錢多,你要的那個什麽養榮丸,裏面說是有人參,就貴了些。”張氏道。

當初聽張氏當了簪子給她和周氏買藥,連蔓兒沒有太理會,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那錢是怎麽花掉的,頓時氣笑了。

“養榮丸啊,咱莊戶人家一輩子沒聽說過。”連蔓兒氣道。

“你爺以前在縣城裏做大掌櫃,你奶跟著可是享過幾年福的,啥沒吃過沒見過那。”張氏道。

張氏根本就是弄錯了重點。連蔓兒覺得有些肝疼。周氏那次根本就沒病,不過是放刁。她不肯出錢給連蔓兒買藥,聽說張氏要當簪子,就說要吃人參養榮丸,這就是欺負張氏和連守信老實孝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