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具(第2/2頁)

“娘,看來咱得請人幫工。”連蔓兒很快地面對現實,提出了解決方法。

“對。”五郎道,“娘你看,鋪子裏離不開你,蔓兒要記賬,還得管洗衣裳那一攤,家裏的活都指著我姐,再開菜地,根本就忙不過來。”

連蔓兒點頭,早點鋪子,收攬洗衣,這都是賺錢的營生,一點都不能耽誤。換句話說,她們現在的人工非常值錢,要用來創造更大的價值,也就是多賺錢,而不是綁在地裏做這樣的活。

“現在這菜地,以後就是地裏的活,咱恐怕也得請人幫工。”連蔓兒想了想,說道。

她們現在共有田地三十一畝,家裏成年的勞力只有連守信和張氏兩個,要種這些地,顯然人手不夠。而且,她手裏還有些銀子,還打算在春耕錢再買進些地。

“娘,你看那是啥?”連蔓兒心中盤算的時候,目光從官道上掃過,心中立刻一動,指著一處讓張氏看。

一個老農趕著一頭黃牛在官道上慢慢的走,黃牛身上綁著幫套,後面拖著一架犁,老農一手拿著鞭子,另一只手握在犁的扶手將,鐵犁刀略微提起,高出地面。

“犁杖!”張氏恍然大悟,“蔓兒,你是想雇架犁杖。幫咱把這地翻了?”

用犁杖翻地,那樣她們就只需要跟在後面將些草根之類的雜物撿出去就行了,既省力,又省時。她們現在很能付得起雇犁杖的錢。

“娘,我想,咱應該自己買架犁,”連蔓兒慢慢地說道,“還有牛,咱也該買一頭。”

……

用牛拉犁杖,代替人工,能夠大大地提高生產力,降低人的勞動強度。但不論是牛,還是一架犁杖,都是相當貴的勞動工具,不是每戶莊戶人家都買的起的。

連家就沒有牛,也沒有犁杖。

連家從前的事,連蔓兒當然沒經歷過,她知道的都是從連守信和張氏那聽來的。連家再最富有的時候,連老爺子在三十裏營子買了房和地,一家人並沒有立刻搬回來。買的地都是佃給人耕種的。

後來,連老爺子帶著一家人搬回來,地也沒有一下子收回來。再後來,因為花銷大,連老爺子開始賣地、開始收回土地自家人耕種,卻沒舍得買牛和犁杖。

再到後來,連家有了足夠多的男丁,同時地更少了,他們一切都是自己動手,就更買不起同時也舍不得買這些了。

買牛和犁杖,是筆大開銷,也是莊戶人家的一件大事。所以吃過了晚飯,連蔓兒一家坐下來,就開始商量這件事。

“蔓兒,你算了沒,咱的錢夠不夠?”連守信問連蔓兒。

新的早點鋪子要在種地前蓋好,還有桌椅、盤碗、鍋鏟等等的東西,都要采辦,連蔓兒按照預算,留了一筆錢出來,早點鋪子也需要一筆留作周轉的流動資金,另外連蔓兒還留出了一些錢,打算做種地的開銷。當然,在這之外,連蔓兒還留了一些銀子,作為突發事件緊急備用的。這四筆錢是不能動的。

至於她們的日常開銷,還有五郎和小七上學的花費,現在早點鋪子每天的盈利就能完全負擔下來。

“這樣的話,咱還有九十兩銀子能動。”連蔓兒道。這九十兩,是連蔓兒打算在春耕前再買些田地的銀子。

“這牛和犁杖,還真得買。”五郎想了想,就道。

連守信也點頭。

“先把牛和犁杖買了,到時候地就先少買點。”連守信道。

事有輕重緩急,他們已經有了三十一畝地,增買土地的迫切性就落在了購買必要的生產工具的後面。

一家人商量定了要買,接下來就討論該怎麽買。

“咱家從來沒有夠這些,我也不懂,咱得找懂行的人幫咱買。”連守信道。

“明天靠山屯的集,王石榴不是跟你說他要去趕集?”張氏就道,“我讓他給孩子他大舅捎個信,讓我爹幫咱買。”

比起青陽鎮的大集,靠山屯的大集,有一個更大、生意更興隆的騾馬市。張青山家現養的有牛、有羊,還有騾子,家裏也有犁杖。他以前還販過馬,對於牛馬騾子等大牲口都很熟悉。就是現在,他已經把這些手藝傳給了張慶年,有時候他還是會親自去靠山屯的騾馬市上,幫著人相牲口、做買賣的中間人。

連蔓兒家要買這些東西,要人幫忙,真是沒有比張青山更合適的人了。

“娘,”連蔓兒趕緊巴住張氏,兩只大眼睛亮晶晶地道,“除了買牛和犁杖,咱再讓我姥爺幫咱點別的忙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