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沾親帶故(第2/2頁)

連守仁見連老爺子這麽說,雖然有些悻悻然,卻也不好再說什麽。

“老大,你坐下,老四,你也坐下。”連老爺子招手,讓兩個兒子坐到自己跟前。

之後,連老爺子說了很多話。他說這些年的辛苦,他要連守仁和連守信要兄弟齊心,又說到連守仁的歲考,連繼祖的童生試,囑咐連守仁和連繼祖要用功讀書,不要再辜負了他和一家人的期望。

最後還是五郎和小七放學回來,小七的肚子咕嚕嚕地叫,連老爺子才想起該吃晌午飯了。

從屋子裏出來,連老爺子又讓連守仁和連繼祖先回家,他還有話要跟連守信說。

“……這些天,我心裏一直尋思。你大哥這輩子,只能走讀書這條路了。”連老爺子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對連守信道,“咱這一大家子這些年就供他了,好歹他有這個基礎,秀才也不是誰想考就能考上的。這要是有了機會,咱大家夥都得推他一把。”

連守信默默地聽著。

“這是為了你大哥好,也是為了咱這一大家子好。”連老爺子又繼續道,“你大哥他出了頭,就能帶攜咱這一大家子。有他在前頭,以後五郎和小七念書、考學那就都容易多了。”

連守信看了看往早點鋪子走的五郎和小七,回過頭來,想跟連老爺子說些什麽,卻只張了張嘴,沒發出任何聲音。

“你們都是我親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並不是偏心哪個,我這都是為了你們好。一大家子,要擰成一股繩,相互扶持,這才都有好日子過。我和你娘以後才能放心……”

連蔓兒裝作在後面鎖門,將連老爺子的一席話都聽在了耳朵裏。她明白了連老爺子的邏輯。因為在連守仁和連繼祖身上已經投入了很多,繼續投入,總比再另選一個兒孫投入要更經濟。連守仁做不來莊稼人,那他這個做爹的就要幫著連守仁繼續在讀書上尋出路,而且也要幾個兒子共同為了這個目標努力。

連蔓兒走進早點鋪子的時候,張氏和連枝兒已經差不多將飯菜做好了。

原來連枝兒在老宅將豬和雞鴨都喂好了之後,沒等到連蔓兒給她送飯。她就自己過來了,看見大家夥都在新鋪子那邊不知說些什麽,她也沒去摻和,就先到鋪子裏來做飯了。

“蔓兒,發生啥事了?”五郎就問連蔓兒。

連蔓兒就將沈六和沈謙來訪的事都跟五郎和小七說了。

“繼祖哥咋回來了,他沒去上學?”連蔓兒問五郎和小七。

“去了,我和哥到私塾的時候,還看見他了。”小七道。

“那是誰把他找回來的,沒找你倆?”連蔓兒又問。

“不知道,沒人找我們。”五郎道。

一會連守信也回來了,一家人就放了桌子,開始吃飯。

“娘,我看我爺和我大伯他們好像挺高興的,……後來,他們都說啥了?”一邊吃飯,連蔓兒就問張氏。難道是連老爺子向沈六求了什麽,然後沈六答應了?

“也沒說啥,沈家六爺就問了問地裏的收成,還問了你爺多大年紀,老家是哪的。”張氏看了一眼連守信,這才說道,“我也是頭一次聽說,孩子他太爺是從府城搬來的?”

“小時候好像聽老爺子說過一回,我都不記得了。”連守信扒了一口飯道。

“……咱家真跟沈家有親戚?”張氏有些將信將疑地道。

“娘,咋回事,啥親戚?”連蔓兒吃了一驚。

“我這也糊塗那……”

張氏又看了一眼連守信,這才告訴連蔓兒。原來連老爺子說起祖籍,卻是府城人。然後沈六就問身邊的一個老家人,是否認得府城連家的人。

那老家人就說府城有一戶姓連的人家,和沈府是老親,後來似乎是搬走了,慢慢地斷了來往。那老家人還問了連老爺父母的姓名,是哪一年搬到三十裏營子的等等。可惜父母過世的時候,連老爺子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也說不大清楚。不過他記得,他父親是個讀書人,常跟他提起他家原來是清貴的人家。

後來那老家人就說,或許,很有可能,連老爺子的父親就是那戶連家的後人。

“不、不會吧。”連蔓兒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