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端午(第2/2頁)

張氏和連守信則是開始忙著準備大木盆,提來清水,將大黃米和江米分別放進去浸泡。

“咱自家買了十斤的江米,家興這又送來了十斤……”張氏一邊幹活,一邊和連守信商量“我在糧店裏,多定了幾斤的江米。過節了,咱這鋪子一時半會走不開,她姥姥和姥爺那,我怕是回不去。我想,要不咱就捎幾斤江米過去。”

“行”連守信答應的很痛快,張家一家人待他們都是實心實意,幫了他們不少。“這事聽你的,咱讓人多捎幾斤。這些年,他姥姥和姥爺也沒見著咱啥東西。”

“那就十斤吧。”張氏想了想,就道。十斤江米,在莊戶人家的往來中,算是比較重的禮了。“那他爺和他奶那,咱也送……”

“娘。”連蔓兒在旁邊聽見了,就出聲道“咱到時候包好了粽子,給我爺和我奶送過去。咱們離的近,我爺我奶吃的著咱做的吃食,我姥姥和姥爺離的遠,就只能送米了。”

“這樣……好嗎?”張氏看了看連蔓兒,又看了看連守信道。

“娘,咱和我姥姥、姥爺他們,跟咱和我爺我奶他們之間,這是不一樣的。”連蔓兒想了想,就數道。

他們與張氏的娘家之間,除了對老人的孝敬,更有親戚之間的禮尚往來。以前還是張家送來的多,她們送過去的少,張家幫了他們許多。

而他們和連老爺子、周氏,就是對老人的孝敬。分家之後,只有他們送過去的,沒有那邊回過來的。

這些還可以不必計較,但是現在,她們和上房之間,已經出現了貧富差距。連老爺子和周氏還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們和連老爺子、周氏之間,還做不到單純的父子孝敬。考慮到連家眾人的脾氣、秉性,她們做事之前,就需要多想一想。

孝敬沒問題,但得一點點的來,不能一下子就撐大了某些人的胃口。再說了,周氏在連枝兒定親那天做的事,可不是那麽容易遺忘的。她們也要用行動,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場。

只是這樣的話,還是不好和連守信直接說。

“爹、娘,不是有入地隨俗那句話嗎,咱就照著咱村裏,其他人家的做法來吧。這樣,別人也說不出咱啥來。要不,咱好好的東西送過去,還得落一頓罵,又挑出咱老多的不是來。”連蔓兒就道,“我爹心疼我爺、我奶,那咱平時做啥好吃的,就請老人來吃。咱住的近,這平時一點一點地,不比過年過節給我姥姥和我姥爺的多!”

“是這個禮。”張氏聽了就點頭“我心裏吧,其實挺怕和上房這些往來的,不管咱咋做,總有說頭。擱誰心裏也不痛快,沒個長年累月這樣的。”

“那樣也行。”連守信想了想,就點了頭。

轉天,大黃米和江米都泡好了,張氏又將幹棗用水拋開,粽葉和曬幹的馬蘭葉子都放入大鍋裏,用溫熱的水燙軟備用。今年她們包粽子,準備了幾種餡料。

一種是只放米,其他什麽都不放,就是白棕。第二種是加入紅棗,甜味的粽子。第三種是加入鹹蛋黃,她們那天趕集買了些鹹鴨蛋,就是打算將蛋黃用來包粽子的。第四種,是鮮肉粽子。

大黃米和江米的白棕,還有加紅棗的甜味粽子,是量最大的。其他幾種,則準備的不多。因為這幾種的價格比較貴,除了一部分打算在鋪子裏賣,其余的就是她們自己吃,加上送禮。

要包這麽多的粽子,她們自己當然忙不過來,趙氏和連葉兒自動過來幫忙,鋪子裏打雜的那個媳婦也來了,另外張氏還將春柱媳婦也找了來,加上她們娘三個,每一個都是手腳利落的,倒也能忙的開。

後來,蔣氏抱著妞妞也來了,她讓妞妞自己在旁邊玩,也坐下幫著包粽子。

蔣氏做飯菜還是很講究的,她手腳快,包出來的粽子也俊。蔣氏能來幫忙,張氏很高興。

第一批粽子煮出來,張氏就和連蔓兒開始鋪排著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