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烏米(第2/2頁)

雖然張青山面子大,說話管用,但是連蔓兒還是先給了定錢,好讓人為他們做事、做的心裏安穩。

還有琉璃窗,也是定了尺寸、花樣,由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兩個拿去琉璃廠,給了定錢,開始慢慢的燒制。

此外,還有磚石、砂子、新家具,這些也要開始準備,也要給定錢。

“多虧下來這筆錢,要不等到秋下,咱就算能把房子給蓋起來,也沒這麽周正。還有屋子裏面的東西,咱也置辦不起來。”張氏道。

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日,吃過早飯,過了早點鋪子最忙碌的時候,連守信就說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張氏就問。

“今天打烏米。”連守信就道。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

看小七這個樣子,就是連蔓兒本來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烏米是跟吃的有關,而且還很好吃。

“那我也去。”連蔓兒正好算完了賬,就將賬本收起來道。

“正好沒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

“你們爺幾個就去散散吧,晌午記得回來吃飯。”張氏就笑道。

連守信就帶著五郎、連蔓兒和小七往地裏走,他們去的是北面趙家村那塊地,離的不算遠,只連守信提了一個籃子,爺幾個也沒套車,就走著過去的。

打烏米,自然進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烏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許多。

在高粱稈的結節處,從高粱葉子根部伸出來的細長的被綠色的外皮層層包裹著的,就是烏米。

進了高粱地,連守信掰下第一根烏米,將外皮撕開,露出裏面白嫩嫩的瓤,遞給連蔓兒。連蔓兒掰下來一段吃了,從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了一番,這才大概知道了,烏米到底是什麽東西。

烏米,其實是高粱的一種病變,學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於種植密度過大、或者肥料沒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

黑穗病的初期,烏米是白色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若是放任它繼續成長,後期烏米就會變成黑色、膨大,不僅不能吃,而且還會感染高粱葉子,影響高粱的收成。

這個年代沒有農藥,好在烏米也沒那麽容易大面積爆發,相反,由於莊稼人的種植經驗都很豐富,烏米的出現是比較少的。只要在烏米的生長初期,將烏米掰下來,就可以解決問題。

這就是打烏米。

而這個時候打下來的烏米,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這麽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醬吃,外面裹了幹豆腐蘸醬吃,還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燉了吃。

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將一根烏米分吃了,就分散開,各自拿了兩條壟向前走,搜尋烏米。高粱葉子刮在皮膚上,有些癢癢地疼,但是在莊戶人家的孩子眼中,這根本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尋找烏米的快樂。

找到烏米,掰下來,誰也沒有再吃。

“拿家去,晌午咱買上一斤幹豆腐,卷著蘸醬吃。”連蔓兒是這麽打算的。

五郎和小七都同意,連守信自然更不會說什麽。

將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烏米也才裝了半籃子。

連蔓兒瞧著半籃子烏米,有些小小的糾結,烏米不多,說明高粱的長勢好,她應該高興。可是她心裏的某個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烏米的。

出了高粱地,爺四個又到旁邊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裏沒有烏米,玉米長的很好,結的玉米穗從外面就能看出,裏面已經開始長玉米粒了。

因為糞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長的很好。

走到地頭,連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說話,連蔓兒就在地瓜地裏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從地瓜秧的長勢上,可以估計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長勢喜人。

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僅能大飽口福,還能大賺幾筆,這真是讓人高興。

連蔓兒就忍不住抿了嘴笑。

“四叔、蔓兒姐,快回家,家裏來人了。”連葉兒急匆匆地從地頭跑過來,一邊高聲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