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酸(第2/2頁)

連蔓兒就拿了幾串錢,提了籃子,帶上小七,走到鎮上去。她先是在肉鋪裏買了三斤瘦多肥少的豬肉,又去蔡記買了一整只的燒雞。她還記得,連守信愛吃這個。

回到家,連守信看到了燒雞,嘴上說太拋費,有餃子,還買燒雞幹啥的話,但是眼睛裏的笑意卻是藏不住的。

受家人重視,被家人關愛,就是成年人,也是忍不住要欣喜的。

肉買回來了,那菜用什麽那?

“就倭瓜吧。”張氏道。

這個時節,正好吃倭瓜。挑嫩的倭瓜,洗幹凈了,切成兩半,將瓤子掏出錢,也不用去皮,用擦板將倭瓜擦成絲,稍微用鹽抓一抓,捏去水分,就可以做餡了。

嫩倭瓜水靈,還有股子鮮香味,即便不加肉,只加各種調味料拌一拌,也可以用來包餃子。莊戶人家吃白面餃子畢竟稀罕。有的時候,他們就用磨得較細的高粱米面做皮,用諸如倭瓜這樣的新鮮瓜菜做餡。

高粱米面就是和的再好,也擀不出來白面那麽薄的面皮。面皮厚實,就包不來精致的餃子,包出來的,多是巴掌大小,並不能叫做餃子。莊戶人家是都只管這種叫做大菜包。

原本沒分家的時候,周氏就愛吃這種大菜包。但就是這種大菜包,那時的連家也並不能常吃。因為菜餡裏就算不加肉,但卻比平常煮菜要費油。而且包菜包的高粱米面,要磨的比較細,比粗一些的高粱米面費錢。

三斤的肉餡,張氏從豬圈棚子上摘下來兩個大個的嫩倭瓜,每一個都足有五六斤,雖然去掉瓤,再腌去多余的水分後,重量會輕上許多,但是和三斤肉一起做餡,連蔓兒還是覺得多了些。

他們一頓肯定吃不了。

不過連蔓兒也沒說什麽,包一次餃子不容易,又比平常做飯麻煩,莊戶人家一般要包餃子,都會多包,當天晚上吃一頓,第二天早上將剩下的餃子熘一熘(讀第四聲),又夠吃一頓的。

這裏的熘,並不是諸如熘肝尖那個熘的意思。這是三十裏營子上了年紀的人愛用的土語,意思大概等同於熱一熱。

包餃子,依舊是連蔓兒負責調餡,她在餡裏加了皮凍,又加了她家鋪子裏特制的鮮湯寶,將餡調的鮮鮮香香,隔著老遠,就能聞見那股子香味。

今天是連守信的生日,本來是讓他只管歇著,不用幹活。連守信是歇不住的人,他先和好了面,等連蔓兒將餡料調好了,連守信就拿了擀面杖,開始擀餃子皮。

張氏、連枝兒、連蔓兒負責包餃子,五郎和小七為了表示孝心,也笨手笨腳地幫著包。

等第一鍋的餃子出鍋,連守信就拿了一個大號的海碗,撿了滿滿的一碗餃子。

“孩子他爹,你給他爺送過去?”張氏就問。

“嗯,今天我生日,我給送過去吧。”連守信就道。

“那行。”張氏在大鍋裏添了些水,放上簾屜,開始蒸第二鍋餃子。“咱是一片好意,要是他奶、還有上房誰說啥不大好聽的話,你也別往心裏去,快點回來。咱的心意盡到了,也就行了。”

“我知道。”連守信答應這,端了大碗出去。

連蔓兒閑下來沒事,就躡手躡腳地墜在後頭。

上房已經放了桌子,開始吃飯了。

“爹、娘,我們剛包的餃子,給你二老嘗嘗。”連守信就將大碗遞到連老爺子的面前。

“包餃子了?這總來回送啥,你們也是好幾口人,給孩子們多吃倆,啥都有了,不用老給我送。”連老爺子就道。

略作推讓,連老爺子也就將餃子收了下來。

“他四嬸會做東西,這老遠,我就聞見香味了。”那邊桌子上,何氏咧著嘴笑道。

“老四,你現在生活好了,隔三差五地就吃餃子,大哥我做了監生,也沒你吃的好。”連守仁看了一眼冒著熱氣的餃子,手裏拿著筷子在桌子上空劃了一個圈道。

連守信正要出來,聽見連守仁這有些酸的話,就停住了腳。

“大哥,我們吃啥,都是眼面前的事,誰都看得見。大哥吃啥,我們可沒地方看。我們平常也沒吃啥,這是今天我過生日。”連守信就道。

啪的一聲響,周氏在飯桌上摔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