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吃貨

還剩下最後半柵子的玉米棒子沒有尅完,那邊的小吏在忙忙碌碌地將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過秤、記錄、五郎和吳家興比預計的時辰回來的要早,這是因為前一天已經和磨坊定好了,他們一到磨坊,不用排隊,就直接磨面。

磨回來的面,分了幾只小口袋,先是給沈六等人看過,才過來交到連蔓兒的手上。

連蔓兒就放下手中的玉米棒子給別人尅,又叫上了張氏、連枝兒、趙氏和連葉兒,將幾小袋的玉米面帶上,直接奔連記鋪子的廚房來。

幾小袋子的玉米面,因為磨數和過篩數不同,所以面粉的質地也不同。

最粗的一種,不能稱之為面,而應該叫玉米碴子。是采用略嫩和沒曬幹的玉米,粗磨一遍,不過篩。這樣的玉米碴子煮粥,香軟有嚼勁,而且甜味足。

然後是粗磨一遍,細磨一遍,過一次篩的粗玉米面。莊戶人家一般吃的高粱米面,就是這麽磨出來的。這種面略有些粗,莊戶人家習慣了吃粗糧,吃這種面最實惠、頂餓。

再然後,就是粗磨一遍,細磨兩遍,過一次粗篩,一次細篩的精磨玉米面。周氏最愛吃的大菜包,所用的高粱米面,就是這樣磨出來的。精磨玉米面比較細,可以做更精細一些的食物,比如說做面皮包餡吃。

旁邊一袋子,那就是磨玉米面篩出來的糠皮。和高粱米面糠皮一樣,是喂養雞、鴨、豬、牛、馬等各種家禽家畜的優質飼料。

兩個大灶都燒上了火,先是將玉米碴子粥煮上了。

至於玉米面,連蔓兒打算多做幾種吃食。

玉米高產,能入口、能頂餓,這樣才值得推廣。外面那些人怕是都吃過煮的嫩玉米,但是這完全成熟的玉米,他們怕是沒吃過。

光聽說不行,得大家夥都自己試試,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吃、頂餓。

較粗的玉米面,拿水和勻了,就在大鐵鍋的鍋邊做貼餅子。而鍋底,可以做莊戶人家最常吃的燉菜,主食和配菜一鍋就得了,方便、省事。既頂餓,營養又全面,最適合莊戶人家的生活。

而那精磨的細玉米面,則是考慮到今天來的這些人,包括沈六,只怕都是山珍海味吃慣了,他們的嘴巴和胃腸,怕是克化不了粗糙的食物,雖然粗糙食物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連蔓兒想的是,要讓這些錦衣玉食的人知道,玉米不僅高產,能夠解決更多百姓的溫飽問題,而且采用略微精細一些的做法,滋味也很不錯。如此,要大力推廣玉米種植應該會更加順利。

一小瓢細玉米面加糖和面、發面,做了一籠屜的玉米發糕。又將一瓢的玉米面和白面、細豆面混合,發酵,做了一籠屜的玉米面三和面饅頭,其中一半是實心的饅頭,另一半加了剁的細細的鹹菜絲和少許肉末做成了鹹菜肉餡的包子。

幾個人在廚房裏忙活,就聽見外面紛亂的腳步聲,緊接著,就有人掀開門簾,沈謙從外面走了進來。

“哈……”一進門,沈謙就跑到連蔓兒跟前,大喝了一聲。

“蔓兒,你在做啥吃?”沈謙輕輕吸了吸鼻子,看向蓋的嚴嚴實實、正在冒著蒸汽的大鐵鍋。

“玉米餅子。”連蔓兒答道。“你咋來了?來了,咋不下車?後來咋又下來了?”

沈謙聽連蔓兒問他,就微微地撅起了嘴。

“蔓兒,快領著九爺屋裏說話去。這外屋煙熏火燎地,別把九爺給熏著。”張氏將手在圍裙上擦了擦,說道。

活差不多都幹完了,只剩下看著火候就可以了,連蔓兒就答應了一聲,也將腰上的圍裙摘下來,就拉著沈謙進了裏屋。

那些小廝沒有跟進來,他們留在廚房,說是沈六讓他們過來給張氏幫忙的。

進了屋,連蔓兒就讓沈謙上炕坐了,她從櫃子裏拿出個裝好了點心和果子的攢盒出來,招呼沈謙吃。

“……給你吃這個,新鮮的秋李子,我姥爺前兩天幫我們收莊稼帶來的。”連蔓兒拿出帕子來,將早就擦洗幹凈的秋李子又擦了擦,這才遞給沈謙。

秋李子正當季,個頭不大,因為是熟透了的,通體紅潤,還沒入口,就能聞見清新的李子香。秋李子汁水和纖維質都很豐富,非常好吃,而且還能頂餓。燒鍋屯就有一句俗語,說是李子樹下吃死人。

沈謙不挑食,接過秋李子就吃。

“……說是來看你,我要來,六哥不帶我,說人多、辦正事。是我守著六哥,跟六哥磨了好久,六哥才肯帶我來的。”沈謙往連蔓兒身邊挪了挪,“蔓兒,你說我對你好不?”

說到這,沈謙眯著一雙細眼看連蔓兒。

連蔓兒眨了眨眼,沈謙的意思,是說他為了來看她,很辛苦,這是在……邀寵?

“小胖……你、最好了。”連蔓兒嘴上這麽說,表情、姿態難免就有些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