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遠行(第2/2頁)

還是吳王氏帶著吳家玉來串門,幫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正好這兩天,鎮上有一個商隊要去河間府,路過太倉。吳家興家一條街上,跟他們只隔了四個門口,有一戶姓陸的人家。這戶人家有一個大雜貨店、還開了一個壓粉條的作坊,這次是要跟著商隊去河間府送一批貨,回來再捎帶腳兒地帶點那邊的時新貨物發賣。

“他家有一輛馬車,挺寬敞,坐三四個人沒問題,有時候也拉拉腳兒啥的。我去跟他們說說,要是他們願意走一趟,那你們誰去都行,管保放心。”吳王氏就道,“咱這都是鄉裏鄉親,我們在一條街上住著,挺說的來。這些年,我都品著了,他們家最本分、可靠。我就敢給他們打包票。”

吳王氏就回鎮上找陸家的人說這事,一說就成了。

陸家這次本來打算去兩輛大車,一輛是陸家老大趕車,另一輛是雇的車夫。現在,就將家裏那輛轎車也帶上,趕車的是陸家的老二。

這次的商隊,共有大車將近二十輛。這條路,也是陸家爺們兄弟們走熟了的。陸家兄弟就在青陽鎮上住,頗有些家業,又和吳家要好。所以,這次特意讓二兒子給張氏趕車。

連蔓兒家裏就準備了一桌飯菜,請了吳家和陸家的人來吃飯。這見了面,坐下來一敘談,原來都不是外人。

連老爺子的信,有一次就是人陸家給捎過來的。

陸家老爺子和張青山是原來販馬時候的老相識。

連蔓兒在旁邊冷眼瞧著,見陸家老爺子和那兩兄弟都面相端正,舉動、說話間都穩重、正派,也跟著放下了心。

有陸家的馬車,這一路到太倉的安全就沒問題了。趙氏就吞吞吐吐地,略露出點不願意去的意思來。

“娘,那我跟你去得了。”連蔓兒就道。正好她還擔心張氏去了,身邊沒個人,會受周氏的氣。

“我跟先生商量了,跟私塾請幾天假。”五郎就道,“有我去,路上更方處。耽誤的功課,回來魯先生幫我給補上。”

五郎顯然是深思熟慮,而且已經安排好了。

“我也去。”小七就道。

一家人商量了一番,決定張氏帶著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四個人去。李氏和張采雲暫時先不回家,就陪著連枝兒,幫忙操持家裏的事。等張氏回來,她們再回家。酸菜作坊當然就都交給連枝兒了。早點鋪子那裏,有連守信,還有趙氏和連葉兒幫襯,樣樣都是妥當的。

“這個添箱的禮,咱給準備點啥?”張氏就和連守信商量,“這個要是準備少的,她奶又得生氣。”

“我哪懂這個,你看著準備唄。”連守信讓張氏做主。

張氏就有些發愁。

“娘,這有啥好愁的。我奶給咱燎鍋底的禮就在那擺著,咱就按那個標準準備。”連蔓兒就道,“咱還得考慮著我三伯娘家。我爹和我三伯,和我老姑那是一樣的兄妹,咱兩家最好一樣。”

張氏就問趙氏準備給連秀兒啥添箱禮。

趙氏也在發愁,已經先預備出一份給趙秀娥下奶的禮了,這還沒喘口氣,又要給連秀兒添箱。她們三口人現在都有收入,也沒啥花銷,但要備禮,還是覺得有點緊巴。

“我和葉兒她爹商量了,打算在鎮上買一對綢枕套,再……加兩條被面。”趙氏就道。

“娘,那咱就照我三伯娘這個來吧。”連蔓兒就道。趙氏這份禮,在莊戶人家的來往中,算是很體面、舀得出手了,值幾百個錢。

雖是這樣說,最後真正備禮的時候,還是加厚了一些,除了和趙氏給的一模一樣的一對綢枕套之外,另外還準備了兩個尺頭。

“你三伯家不去人,咱去好幾口人那。”張氏就道。

這天,娘幾個收拾好了,就坐了馬車,直奔河間府來。

連蔓兒有些期待,她想知道,連秀兒到底嫁了什麽樣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