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麥種(第2/2頁)

買好了棉花,一家人又溜溜達達地往前走。見前面有家糧店。她們不可能在這買米買糧,不過連蔓兒想知道此地的米價,就走了進去。

黍米、大黃米、小黃米、花生、豆子,還有大米的價錢都和青陽鎮上的基本持平,只是白面的價錢卻不一樣。

這裏的白面,有的七文錢一斤,有的八文錢一斤,當然也有九文錢一斤的。

連蔓兒將幾種白面比較了一下,頓時知道了緣故。

九文錢一斤的白面,是精磨的,面粉更白、更細。而八文錢和七文錢一斤的,則比較粗,也比較黑,這是粗磨,粗過篩的小麥面粉。

錦陽鎮的糧店中,只有一種精磨的白面。因為錦陽鎮,甚至青陽縣城和遼東府都不種植小麥,這精白面都是從南方運過去的,自然是精磨的白面利潤更大。

而太倉縣,卻種植有小麥。

連蔓兒看著手裏的粗磨小麥面粉,就有了一個打算。

“娘,哥,小七,要不,咱買點麥種,回去咱也種麥子試試?”連蔓兒跟一家人商量。

“小麥咱那能種嗎,沒人種過啊。”張氏就道。

“就隔著四百裏地,看咱來的這兩天,這地方的氣候啥的,跟咱那邊也差不了多少。”連蔓兒就道,“我看,應該能種。”

連蔓兒在三十裏營子已經住了一年,據她看,三十裏營子這一年四季的氣候,跟前世東北差不多。前世的東北是可以種麥子的。

“我同意試試。”五郎就道,“玉米以前沒人種過,咱種了,收成不也挺好。還有那地瓜,還是從南面藩國引進來的,南邊的福州府能種,咱種了,也照樣行。咱和太倉縣離的更近,太倉縣這能種,那咱那,也應該能種。”

“嗯,我也同意。”小七抿著嘴,點了點頭,胖乎乎的臉頰上頓時露出兩個小小的酒窩。

如果自家種了麥子,那不是說不用去買白面,自家就能打白面吃了。只是想到這一點,小七就要舉雙手雙腳贊成種麥子。

三比一,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就一起看著張氏。

“那就試試吧。”張氏也點了頭。

哦也,全票通過。

麥子又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冬小麥需要秋天播種,生長期長。春小麥春天播種,生長期短,夏天就可以收割。

今年已經來不及種冬小麥,但是明年春天種春小麥卻完全來得及。

春小麥的產量並不高,但是夏天收割過後,只要糞肥足夠,還可以再種上一茬,比如說大豆,或者幹脆就種白菜。

對於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了足夠土地的連蔓兒一家來說,引進春小麥,豐富和改善飲食結構,並不會影響生計。而且,與其花高價買從南方運來的精白面,自己種麥子磨面吃,更加經濟實惠、安全放心。細比較起來,這樣還能節省一大筆錢。

如果成功了,除了自家吃用,還可以賣一部分。就磨成粗麥子粉來賣,肯定大受歡迎。

連蔓兒就問糧店的掌櫃,他賣的本地麥子面是哪一種。

“兩種都有。”掌櫃的告訴連蔓兒。

連蔓兒又問了哪有賣麥種的,才從糧店裏出來。賣麥種的鋪子,就在糧店的斜對過。裏面除了麥種,還有其他各類的莊稼種子和蔬菜種子。

連蔓兒就買了五十斤的春小麥種子,這期間,五郎已經細細地向鋪子裏的夥計詢問了春小麥的種植細節。小七也在旁邊,默默地幫著記憶。

連蔓兒心裏另有打算,她記得,教連守禮木工的那位木匠師父就是河間府人,家裏種著小麥。這小麥種子買回去,就交給連守信。地裏的活,連守信總能夠一通百通,她無需操太多的心。

小麥種子,也是和鋪子裏的掌櫃商量好,直接送去老王家大車店。

太倉產棉花,相應的,棉布的價格也比錦陽縣的要便宜。

不只張氏,就是連蔓兒看著那一匹匹的粗、細、本色、印染棉布,也無法攥住自己的錢袋了。

女人都是購物狂,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