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終於回家了(第2/2頁)

連蔓兒前世有個專門的詞匯形容這樣的事,即碰瓷。

當初在三十裏營子,何老六就做過碰瓷的勾當。

“沒、沒撞著,我這就是跟我陸家大外甥逗個悶子。”何老六立刻咧嘴笑道。

“這話可是你說的。”張氏就道,“沒撞著就好。老六,你忙活你的吧。小武,咱們走。”

張氏撂下車簾,陸炳武就跳上馬車,趕著車走了。

大車經過太倉縣繁華的大街,連蔓兒又拿出錢來,買了些吃食,然後,與商隊的車輛會齊,出了太倉縣城,踏上了返回三十裏營子的官道。

……

回到三十裏營子的時候,已經過了晌午,離著家還有老遠,連蔓兒掀開車簾,就看見連守信站在連記鋪子前,正往她這個方向張望。

“咱爹接咱來了。”連蔓兒就笑道。

張氏、五郎和小七也從車裏探出頭來。連守信看見了他們,立刻就眉開眼笑,接了過來。

“外邊冷,對別下車,直接回家。”連守信接到跟前,就跳上車轅坐了。

經過鋪子前面的時候,趙氏和連葉兒也接了出來。

最後馬車在新宅子的跨院裏停下來,張氏、連蔓兒、五郎和小七才下了車,由陸炳武相幫著,眾人將車上帶的東西就往下搬。

“咋這老些東西啊?”連守信看著搬下來的大包、小包。

“都是我娘買的。”連蔓兒就道。

連守信就哦了一聲,再沒說別的。

進了內院,李氏帶著連枝兒和張采雲接了出來,大家說說笑笑地進了屋。別看沒離開幾天的時間,連蔓兒已經有些想這個家,這一回來,她很高興。

顯然張氏、五郎和小七和她一樣。

而連守信的目光,更是在張氏這娘兒幾個的身上留戀著不肯移開,他還將胖墩墩的小七抱起來,轉了好幾圈,逗得小七咯咯咯笑的跟小母雞似的。

“知道你們今天回來,你爹啊,一大早就上道邊上去等著了,我說你們不能這麽早到,他也不聽。”李氏就笑著道。

連枝兒端上來熱茶給幾個人喝。

“太倉好玩不?”張采雲就問。

“還行。”連蔓兒就道。

“好玩。”小七就道。

五郎沒回答這個問題。

“快來看看,我給你們帶的東西。”連蔓兒喝了一杯熱茶,搓搓手,就道。

那些大包、小包的東西都被搬了過來,放在炕上,大家一起拆看。

先是那幾大包的棉絮。

“咋買了這老些?”李氏就問。

“……枝兒以後的鋪蓋,慢慢先做著,省得到時候忙不過來。”張氏就道,“家裏也得做兩套新被褥。那邊棉花比咱這的便宜,大老遠跑這一趟,我就多買了點。娘,這棉花好……”

張氏就拆開棉絮團,讓李氏看。

“等你回去的時候,也拿幾斤,給孩子們做件棉衣啥的。”

“這是啥,挺老沉的。”連守信就指著那袋子麥種問。

“是麥種。”連蔓兒就道,“爹,咱明年也種麥子唄。”

“是啊,爹,咱種了麥子,以後就有白面吃了。”小七就道。

張氏又將買的棉布一個個地拿出來,哪個哪個是多少錢,比在這裏買要便宜多少,張采雲、連枝兒、連蔓兒也圍過去,嘰嘰喳喳地品評棉布的質量和花色。

看完了這些,連蔓兒就又打開一個小包袱,從裏面一件件地往外拿東西。

紅色瑪瑙手串五只,銀針青玉耳墜五對,不倒翁五個,絹帕五方。

“采雲姐,我姐,家玉、葉兒還有我,咱們五個人,一樣一人一個。”連蔓兒道。

這個時候,趙氏帶著連葉兒也來了。幾個孩子就嘻嘻哈哈地動手拿,吳家玉的那一份先由連枝兒拿著。

除了這些,還有連守信、李氏、吳家興等人的禮,先不急著拆看,連蔓兒又打開另外一個包袱。

“太倉的驢肉火燒、還有五香驢肉。”連蔓兒指著包袱裏面幾個油紙包,說道,“晚上熱一熱,就能吃。”

這是她們回來那一天,特意買來,要給一家人嘗嘗太倉的特色美食。這兩樣東西本來就不易變質,而且現在天氣也冷,一直在馬車外掛著,保存的很不錯。

“爹和娘都挺好吧,還有秀兒的婚事,到底咋樣?”連守信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