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麥收(第2/2頁)

……

日子過的飛快,轉眼就到了大暑節氣。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同時這也是麥收的季節。春小麥生長期比較短,下種又比其他作物早,因此最早收割。麥子不同於玉米、高粱等作物,它的收割最要掐時間,既不能早,更不能晚。早了,麥粒注漿還不夠飽滿,而若是晚了,就會發生麥粒從麥穗上脫落等情況。而這早晚之間的時間差距,又極短,一天、兩天,也許就錯過了時機。

而收麥的季節,又最忌下雨。若是麥子成熟,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畢,那麽麥粒就會發芽,影響收成。

所以說到收麥子,通常前面都要加一個搶字。

連守信連著在地裏看了幾天,終於大手一揮。

“麥子熟了,開始割麥子。”

麥子的收割,與谷子的收割大同小異。就是要用鐮刀,將整株的麥子割下,然後捆做一捆捆地,運回到晾曬的場地。為了搶收麥子,連守信帶著三個長工,又請了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來幫工,然後還雇了幾個短工,整整用了一天的工夫,將全部的十畝地麥子全部收割完了。

收割完之後的麥地裏,就只剩下短短的麥秸茬。張氏、連枝兒、連蔓兒都沒有參加割麥子,不過她們也沒閑著。娘兒三個都穿了下地的衣裳,頭上戴了草帽,下面將褲腿用綁帶紮的嚴嚴實實的,腳面也裹了,一人手裏提了個籃子,在收割過的麥地裏拾麥穗。

十畝地,娘兒三個來回拾了兩遍,還叫了趙氏和連葉兒來幫忙。

莊稼種的辛苦,每一粒裏面都飽含著莊稼人的汗水和辛勞,所以浪費不得。就是沒讀過書,一個大字都不識的那些莊稼人,也懂得這個樸素的道理。因此,經常能夠在飯桌上聽到大人訓導小孩子,吃飯碗裏不能剩下飯粒。她們不會講大道理,即便講了小孩子也未必聽的懂。很多大人,只是告誡小孩子,如果吃飯碗裏剩下了飯粒,那將來臉上會落下大麻子的,也有的地方說法不同,說是這樣,將來長大了會嫁個大麻子的女婿或者娶個大麻子的媳婦。

還別說,這種嚇唬總是非常奏效的。

收割的麥子已經運回連蔓兒家的場院,開始晾曬,這邊麥穗也拾完了,連守信就又帶著長工們下了地。他們要趕緊將麥茬都刨幹凈,重新整地,然後再種一茬。

麥茬細碎,刨出來之後將上面的土磕打幹凈了,也沒往家裏面運。這些麥茬若是做柴禾,並不經燒。所以,連守信就將這些麥茬都堆在地頭的一個大坑裏,澆上水,又運來一些糞肥倒在上面準備漚肥。

為了趕工,並沒有采用人工、鐵鎬來刨這些麥茬,而是幹脆讓騾子和牛拉著犁杖下了地,長工們只需要跟在後頭,將被犁杖翻起來的麥茬用鐵鎬收撿出來,運到地頭去就可以了。

十畝地,重新整好之後,一半就種了大豆,另一半則是種了白菜。

將菜種到地裏,這是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而連蔓兒則有她的計劃。

五畝地的白菜,自然是要留著今年腌酸菜賣的。這白菜比家裏園子裏的白菜種的早,到時候自然也收的早,正好可以讓腌酸菜更早的上市,多賣上一些。而五畝地的大豆,就更不用發愁。大豆的用途多,換豆腐、換豆油,發豆芽等等不一而足。

而這些大豆,自然比那些春耕時就種下的大豆收割的要晚的多,連守信略有些擔心。雖然莊戶人家種地遇到缺苗,而又來不及補種上原來的莊稼的時候,一般都會補種大豆。大豆收的晚些也沒問題,但種的這麽晚,還是頭一次。

連守信擔心到時候豆子長不成。

“就是到時候豆子太嫩,那也不怕。”連蔓兒卻笑道,“豆子嫩,不正好賣毛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