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買房(第2/2頁)

連蔓兒上了二樓,將臨街的窗戶打開,看到附近房屋密集,街道四通八達,街上人流往來不斷,又問過劉牙儈,說是附近並沒有雜貨鋪之後,連蔓兒的心裏就有七八成願意了。

不過,她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從樓上下來,又去看了後院。見房屋布局中規中矩,又看屋檐,然後又進屋看屋頂、梁柱等,都是真材實料,也並不老舊,連蔓兒這才暗暗地點頭。

那劉牙儈知道連蔓兒是能做主的,因此十分殷勤,問一答十。

“……貨架子、櫃台都是現成的,立刻就能開起鋪子來。這屋裏的桌椅,也都是好木頭打的,這樣式在縣城也流行。只要搬了行李來,就能住。……原主人說是奉送,不算錢。”

連蔓兒就又從屋裏出來,穿過正房和西廂房之間的月洞門。來到屋後。這屋後是個小小的花園,種著幾株臘梅,還有兩棵桃樹。後墻上有青磚門洞,兩扇木門緊緊地鎖著。

“……這臘梅冬天開花,可好看了,跟別的花的香氣還是另一股勁。……桃樹已經能掛果了,明年就有桃子吃。這可不是毛桃,是大蜜桃。”

劉牙儈介紹完花園裏的臘梅和桃樹,又從腰間拿出鑰匙。將後門的鎖打開,讓連蔓兒看。這門外是柳樹井胡同,兩側住的都是中上等的人家。

見院子裏裏外外地看了一遍,連蔓兒心裏就有了主意,向五郎點了點頭。

五郎會意。知道連蔓兒也看中了這所宅院。

這整座宅院共有房屋二十三間,前店後院,正符合一家人商定的要求。

連蔓兒家的家業擴大,五郎如今又是秀才,需要經常來往縣城,在縣城置辦一處房舍已經成了必須。而且,以後來往府城的時候,在縣城有這樣一所宅院,也方便很多。

而且。她們也需要一個店面,一處倉庫。

連蔓兒家田莊上的出產,需要銷售到各處去,雖然在三十裏營子也有很多人上門購買,但是如果在縣城開了鋪面,那麽她們田莊的出產輻射範圍就會增大許多。

縣城人口多、商業更加發達。交通更加便利。在縣城開鋪面,進一步擴大自家田莊出產的名氣,又為買家提供了便利,那麽銷量自然會增長。

而錦陽縣城,只是她們從三十裏營子向外面的世界邁出的第一步。以後,借著這第一步、第一個台階,她們的出產銷售鏈還會擴大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

畢竟,只有將銷售發展起來,才能將土地上的出產轉換成流通的貨幣,從而達到富的目的。

連守信、五郎和連蔓兒都中意這處宅院,小七當然沒意見,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相當順利了。劉牙儈很快就將原主人請了來,又請了左右鄰舍來做見證,當即就寫房屋的買賣契約。

這個時候的房屋買賣,和田地買賣類似。一種是私下交易,不經過縣衙,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的稅銀。但是如果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的房屋買賣,一般在買賣契約,也就是房契上只寫明售房的人,以及牙儈和見證人簽字,買房人的姓名並不出現在契約上。

而這個年代,房契是房產的唯一證明文件。這種方式買賣房屋,任何持有房契的人,就是房屋的主人。因此就有房契丟失,從而房屋易主,又有假冒行騙等勾當出現。

連蔓兒早就聽吳家興說過這方面的事,因此,她們家的一切田地買賣都采用的是另外一種更有保障的,也就是正規的方式。房屋買賣,當然也要如此。

這種方式買賣房屋,首先是要去縣衙購買官府統一印制的房屋買賣契約,然後,經由買賣雙方填寫契約,雙方並見證人、牙儈簽字,之後,將簽署好的契約送到縣衙,繳納一定比例的稅銀。如此,房屋的過戶手續就在官府入档備案,以後,就算房契丟失,或是出現什麽爭議,只要翻查縣衙的備案資料,就可以補辦房契,一切爭議,也要按備案內容來解決。

劉牙儈準備的很充分,一早就從縣衙買了契約來。整個前店後院的宅院,包括裏面的一應布置和家夥事,共需價銀一百二十兩。很快就一眾人簽好了買賣的契約,連蔓兒這邊兌出銀子來,除了價銀一百二十兩,還有六兩銀子的稅銀。價銀交給原主,稅銀的五兩五錢則是交給劉牙儈,由劉牙儈負責去衙門,交付稅銀、將過戶手續入档,最後再將蓋了衙門印章的契約拿回來。

這契約,就是這所宅院新的房契,自然是由連蔓兒仔細地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