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連記百貨(第2/2頁)

“全換成琉璃窗,那可得一大筆錢。”蔣掌櫃聽見了,就道。

別說是在這錦陽縣城,就是遼東府的府城裏,也就是大戶人家的住房還采用琉璃窗,這店鋪用琉璃窗的,幾乎沒有。就算有用的,也只是一扇、兩扇,沒有全部用琉璃窗的。

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和普通的住戶一樣,采用木格子窗。只是在窗子外,設置有可拆卸的木板。白天鋪面營業的時候,就將木板都拆下來,晚上停止營業,則再將木板安上去。這是幾乎所有店鋪都采用的一種防盜措施,同時,路過的人,只看窗戶上的木板是否拆下來了,就知道這家店鋪是否在營業,而不會去管那店鋪的門是開著還是關著。

也因為這樣,一般說到店鋪開張、開業的時候,都說開板,而若店鋪停止營業了,則說是關板了。

“全換成琉璃窗,花費是大了些,但是這錢花的值。”連蔓兒就道。

全部換成琉璃窗,首先就可以改善店鋪內的照明。試想,以同樣價格賣同樣商品的兩家店鋪,這買主是願意進那寬敞明亮的店鋪,還是願意走進灰暗的、光線不足的店鋪那?

琉璃窗不僅利於采光,而且因為它是透明的,外面路過的人不用走進店鋪,就可以看見店鋪裏擺設的商品。

連蔓兒打算換琉璃窗,自然也打算了要做展示的櫥窗。這展示的櫥窗做好了,吸引了顧客的眼球,自然也能將顧客吸引到店鋪中來。

而且,全錦陽縣城,這連記百貨,首先名字就叫的新奇、響亮,再換上全副的琉璃窗,那麽即便是不買東西的人,也會被吸引當著看新奇來看上兩眼。

既然來看了,那麽順便進門來買兩樣必須的東西,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根本就無需別的宣傳,只這兩樣,口耳相傳,就是對連記百貨最有效的推廣。

作為連家在縣城開的第一家鋪子,連蔓兒舍得投入,同時也期待著將來巨大的收益。

蔣掌櫃頗為能幹,商量定了,他立刻就去著手安排。

連蔓兒則又回到後院,小喜已經將她的臥房鋪設好了。暫時沒有賬房,她在縣城的這幾天,還要先充當賬房,凡是這宅院和鋪子準備開業的一切花銷,都要從她這裏支取。

晌午,小喜下廚,一家人簡單地吃了一頓飯菜,劉牙儈就又來了。這次,他是要帶著幾個人去看另外一家鋪面。

除了經營自家田莊出產的店鋪,連蔓兒還打算盤一家店鋪,做酒樓的生意,主營的自然還是已經有了口碑的連記包子。

一連看了三家要出兌的店鋪,連蔓兒最後選定了九層塔前街的那一家。

這九層塔前街位於錦陽縣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周圍商鋪林立,錦陽縣城兩家最大的客棧就在這九層塔前街上。九層塔前街往南,只隔了一條街,就是位於縣城正中的縣衙。而錦陽縣城最有名的景點,九層塔,就在九層塔前街的後身。

九層塔,是一座佛塔,據說始建於二百多年前,歷來是錦陽縣城的標志性建築。而在本朝建國後,九層塔就用來供奉在建國期間,錦陽縣城幾次血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國捐軀的將士的英靈。

據說,在九層塔的最頂層,供奉的是一位沈家將軍的牌位。這個沈家,自然是府城的那個沈家。

九層塔周圍遍植花木,期間有假山奇石、亭台樓閣,九層塔下則有錦陽縣最大的河流錦河流過,河岸兩側種滿了垂柳,每天春暖花開,遊人如織。

在這樣的地段開一家包子鋪,是不用愁生意的。

而這樣的店鋪要出兌,搶著買的人自然也不少。

這座酒樓共有三層,開間為五間,樓後一個小小的院落。樓內桌椅俱全,俱都有七八成新,是現在的主人接手酒樓的時候置辦的。

整座酒樓,加上裏面的桌椅,後面的小院,廚房裏的一應用具,要價二百七十兩銀子。

“別家給的不止這個數,咱們欠王太醫的人情。只要你們出這個價,這酒樓就是你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