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年更比一年好(第2/2頁)

“對了,有沒有人看見英子啊。”張氏就又問吳王氏。

“這個還真沒人看見。”吳王氏就搖頭道。

“這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英子她爹這輩子可有靠了。”張王氏就道。

一說起老宅,就是無限的煩心事,所以,大家很快就轉移了話題,吳王氏和張王氏更是湊在一處,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說些什麽。

很快酒席就置辦好了,前廳一桌招待男,後院一桌坐的是女。吃過了飯,連老爺子,陸家父子和吳玉貴一家都先後告辭,張青山也讓張慶年去套車,要回家。連守信和張氏就留張青山和李氏在家裏多住些天,老兩口就說要過年了,家裏也有事,不肯留。

張氏帶著連蔓兒早就將給張家的年禮都準備好了,有四板凍豆腐,四條大魚,四只鴨子,四個尺頭,十斤豬肉,十斤羊肉,十斤牛肉,一袋五十斤的春小麥面粉,一袋二十斤的大米,兩壇葡萄酒,兩壇白酒,另外還有兩盒茶葉和兩匣子點心。

另外,張氏還給李氏拿了一籃子的鹹鴨蛋,因為張青山家裏沒養鴨子。

連蔓兒給李氏,張王氏,張采雲和沒來的胡氏的那些小百貨自然也都包好了,裝上了車,張采雲剛才在屋裏就看到了這些東西,喜歡的了不得,李氏和張王氏也很開心。

連老爺子收了張青山送過去的禮,也讓人送了兩匣子點心過來。連蔓兒看那兩個點心匣子十分眼熟,就想起來,這是前幾天宋家的老夫人托他們給連老爺子和周氏捎來的。連老爺子和周氏都沒舍得吃,一直留著,現在給了張青山做回禮。

逢年過節,莊戶人家走親戚,很多都是買上兩包槽子糕。而這樣的槽子糕,收禮的人家大多也舍不得吃,而是留著給別人送禮。大家都是如此,這樣的兩包槽子糕很可能要經過很多人的手,最後,甚至有送回最開始送禮的人家的情況。

而點心匣子,是比槽子糕更高档的禮。連老爺子和周氏這麽做,就不奇怪了。

連蔓兒還知道,宋家老夫人送的那盒鹿茸片和高麗參,已經被連老爺子打發二郎給送到鎮上的當鋪,當了些錢出來,留著要一家過年。至於那幾個尺頭,連老爺子和周氏則留下了,因為口糧雖然有了,但是一家老小還都要添置衣裳。

按照實際情況來說,連老爺子和周氏的一切供給都是充足的,並不需要夠的這樣儉省算計,但是他們要顧著上房一大家子人口的衣食,也只能如此。

轉眼就是冬月底臘月初,何老六媳婦那幾口人並沒有從老宅搬走,聽說是他們給周氏磕頭認錯,說好了,等開春就搬出去。

連蔓兒對此時並沒有關注,一家人挑了個晴朗的好日子坐車進了城,今年有些年貨他們要在縣城裏置辦。

進了縣城自然是去柳樹井胡同的宅子落腳,張氏和連枝兒是第一次來,在看過了宅子,連記百貨鋪子和連記酒樓,後來又去看了租出去的鋪面之後,張氏歡喜的都不知道說什麽了。

“這些,真的都是咱們家的。”張氏還故意問連蔓兒。

“當然了,娘。”連蔓兒笑著答,連續確認了好幾次,張氏才相信了。

看過了自家的鋪子,接著就是去逛別的鋪子,娘兒幾個首先來到了縣城最大的銀樓。這次,連蔓兒略過了銀首飾,直接奔赤金的首飾去了。

“姐,咱挑自己喜歡的。娘,你也自己挑。”連蔓兒告訴連枝兒和張氏。

一兩金十兩銀,而且縣城的大銀樓,這額外的手工費用也不是青陽鎮上的小首飾鋪子可比的。連枝兒和張氏一開始還有些猶豫,不過被連蔓兒勸說著,又想到家裏葡萄酒,還有魚塘和荷塘的收入,娘兒兩個也就放開了。

連蔓兒首先就幫張氏挑了一對龍鳳赤金鐲子,兩只鐲子各重約一兩二錢,然後又挑了一對各重二兩的泥鰍背赤金鐲子。

連枝兒見那龍鳳鐲好看,就也挑了一對。

“娘啊,該給我姐置辦嫁妝了。”連蔓兒抿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