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浣花箋(第2/2頁)

這羅大娘大約三十幾歲的年紀,團團臉,身材略顯富態,穿著一件淡青色的棉綾褙子,下面是同色的挑線裙子。

看那模樣,一團和氣中又透著利落能幹。連蔓兒又看見她頭上帶著金釵、擡起手時露出手腕上兩只赤金的鐲子,就更肯定這位羅大娘在沈家應該是極有體面的。

“大娘辛苦了,快請坐下說話。”連蔓兒忙讓小喜扶了羅大娘起來,又在旁邊給羅大娘安了座。羅大娘再三讓了,才肯坐下。

連蔓兒又吩咐小喜端上茶水點心來讓羅大娘吃。

“大娘這是從哪裏來?”連蔓兒就問羅大娘。

“回姑娘的話,小的這是跟隨我們姑娘剛從府城來。”羅大娘有站起身,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小箋來,“我們姑娘到了這,就打發了我來,看姑娘在不在家,要請姑娘到念園聚一聚。”

念園,是皇帝為賜給沈家的那座園林所提的名字。裏面的含義不言自明,自然是追念故去的沈皇後的意思。

小喜走過去,從羅大娘手裏接過了小箋,走過來遞給了連蔓兒。

連蔓兒接過小箋還沒打開,就聞見了淡淡的茉莉幽香。這茉莉香氣,自然是從那小箋上散發出來的。等將小箋打開,那香氣就更濃了。

這小箋比一般信箋的尺寸略小,也不是平常的白色,而是淺綠色底,上面還印了一朵朵小小的白色茉莉花。當然,再仔細地看一看,就能看出,那些茉莉花並不是印上去的,而是不知道用的什麽法子,將茉莉花白一片片地浸潤入紙中而成的。可貴的是,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匠氣,整張的小箋,就好像是一片綠色葉子中,灑落著點點的茉莉花瓣。

“好精致。”連蔓兒心裏暗嘆了一聲。

這種小箋,自古就有,就是有名的薛濤箋,也叫做紅箋、浣花箋。只是當代卻很少見了,起碼在市面上是買不到的。只有那些大富大貴又兼愛風雅的人家,偶然才會自制一些出來。也不再叫做薛濤箋了,而是根據制紙時采用的原材料,分別命名。

比如說用桃花瓣制作的,那必定是粉紅色的小箋,那就叫做桃花箋,還有用荷花、牡丹、芍藥等制作的,像沈家的五小姐給連蔓兒的這一張,顯然是用茉莉花瓣和葉子制成的,應該就叫做茉莉箋。

當然,這只是普通的分類叫法,那些有時間、有心情制作這種小箋的風雅認識,一般都會為自己制作的紅箋取一個獨特而風雅的名字。

這沈家的五姑娘還真是位雅人,連蔓兒這麽想著,就去看小箋上的內容。

小箋上的內容很簡單,是邀請連蔓兒去念院做客,落款是一個謹字,想來沈家五姑娘的名字就叫做沈謹。

“我們姑娘是同著六爺和九爺一起來了。”羅大娘在旁邊道,“我們姑娘請了姑娘,轎子已經在外邊等著了。……九爺也吩咐了小的,要請家裏的繼賢少爺一起去。”

沈家的五小姐送箋相邀,沈小胖有邀請了小七,這自然是不能不去的。

“還要請大娘稍等一等,我弟弟還在鎮上私塾,我就這派人將他接回來。”連蔓兒就對羅大娘道。

“應該的、應該的。”羅大娘笑著應道。

“大娘請稍微歇一歇,我去去就來。”

讓張氏和連枝兒陪著羅大娘說話,連蔓兒就起身到東屋來,連枝兒隨後也跟了過來,就幫著連蔓兒洗漱、穿戴。連蔓兒一邊又忙著安排。

“小慶,你去摘一籃子杏子,一籃子櫻桃,再將咱們早上做的酥酪拿上三碗,小喜,趕緊準備荷包,多準備幾個。”兩個丫頭都答應著下去忙活去了。

等連蔓兒這邊穿戴整齊,小七也被管事韓忠給接了回來。姐弟倆過來跟張氏說了,這才從院子裏出來。

連蔓兒就坐了羅大娘帶來的轎子,小慶和小喜兩個跟轎伺候,小七則是由韓忠帶著兩個夥計護著,騎了家裏一匹大青騾。一行人就往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