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進城、進城(第2/2頁)

周氏這次沒有大聲斥罵,而是在屋裏小聲地咒罵著,一直到入夜,睡下了,才罷休。半夜,她起來解手,然後回來,坐在炕上,點著蠟燭又咒罵了半晌,才又睡下了。

連老爺子一直打著呼嚕,也不知有沒有被吵醒。

……

連守信從老宅回到自家,他剛進門,就被張氏接進了屋裏。屋裏面依舊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見連守信回來了,孩子們都爭相招呼著。

沒人問連守信在老宅發生了什麽事,只有張氏讓人端了一盅冰糖銀耳羹來給連守信,說是解秋燥的。

在連守信進門之前,張氏、連蔓兒就已經從小廝的嘴裏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連蔓兒又將這件事悄悄地告訴了五郎、連枝兒和小七。

連守信這次能挺直腰板,能如此有力地維護妻兒,一家人都特別開心。她們都知道,只要連守信這邊把持住、不再被拿捏,老宅那邊根本就翻不出浪花來。

“你們那三當家的,跟老宅那邊,走的還挺近?”李氏偷空問了張氏一句。

“親父子嗎,走的還算近吧。沒事就去老宅看看啥的。”張氏就道。

“也是這個理。”李氏點了點頭,“老宅那邊,對他咋樣?”

“比以前強了。”張氏想了想,就道。

可不是比以前強了嗎。連守禮自己蓋的房子,如今自家養自家,從不會朝老宅伸手。就是伸手,那也是幫扶老宅。老宅的人自然不能再對人家頤指氣使,想怎樣就怎樣。

“就跟我們當初剛分家的時候差不多一個樣。”張氏又道,“老宅那邊,就那麽幾個人。老爺子、老太太都指望他給跑腿。哪次有啥事,多數都是讓他來。”

“三當家的,是個好人。”李氏就道。

就是糊塗,在某些事情上掰扯不清楚。不過這樣的話,李氏和張氏都沒有說出口。

一夜無話,第二天,連蔓兒家就派了一輛車,將張王氏送回了燒鍋屯。李氏和張采雲留了下來,每天就和連枝兒一起做針線。

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連蔓兒家的第一批填鴨已經養成了,第一批的烤鴨師傅也培訓成功。用填鴨烤出來的烤鴨,大家也都嘗過了,都是贊不絕口。權威人士魯先生更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邊都準備好了,連守信和五郎又去了府城,花了兩千兩銀子盤下一座酒樓。魯先生、連蔓兒、五郎和陳掌櫃商量畫了圖紙,並請工匠按照圖紙將酒樓改建翻新,作為連記烤鴨店的店址。陳掌櫃被提拔,就做了烤鴨店的掌櫃。他也不負眾望,帶著人在三十裏營子和府城之間來往奔波,將能準備的都準備的停停當當。

連記烤鴨店擇了吉日打算開張,連蔓兒自然要去。

這天吃過午飯,外面準備了三輛馬車,魯先生、連守信和小七坐一輛,連蔓兒帶著兩個丫頭小喜和小慶坐一輛,第三輛馬車是家裏的管事和小廝押送著幾個人的行李,一行人離開三十裏營子,先往錦陽縣城來。

張氏和連枝兒娘兒兩個則是留在家裏,正好還有李氏和張采雲在,娘兒四個正好作伴,院子裏的事有李氏幫著照看,張氏也能輕松一些。另外,還將管事韓忠留了下來,照看外頭的事情。

三十裏地並不算遠,一行人到了錦陽縣城,就住進了柳樹井胡同的宅子。因為三十裏營子距離府城路程遙遠,他們也沒有趕路的必要,因此,就在錦陽縣城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往府城來。

從錦陽縣城到府城,途中要經過三個縣,晌午,一行人就在撫遠縣的縣城內打尖,然後才繼續上路,將近傍晚的時候,一行人終於來到府城的南城門前。

遼東府的府城,名為沈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要塞,經過多次的擴建。雖是傍晚,進出城門的行人和商旅依舊絡繹不絕,連蔓兒吩咐出去,讓馬車慢行。

夕陽的余暉,將高聳的城墻和巍峨的城樓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