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第2/3頁)

“使君來到長安也有些日子了。覺得長安如何?”

崔真熙不知此問何起,誠心實意回答道,“大周□□上國,幅員人口遠非我新羅彈丸之地可比。長安作為都城更是人物阜美,讓人流連忘返。”又道,

“我等是小國寡民,偶爾出使,仰慕天國風采,即已經是天大的福分。只是人離鄉久,已是思戀新羅鄉土了。!”

“人離鄉久,”姬澤默念了這句話一番,唇角微翹,“如此,大周國書很快會發下,爾等便隨著欽差大臣一道返回故國吧。”拂袖聲音森然道,

“這大周,高君還是一輩子不要再來了!”

一輪夕陽悄悄落下。

國賓館中,

高孝予雖然猶在病中,擔憂今日皇帝召見事宜,撐著病體來到國賓館門前,瞧著崔真熙從宮中歸來,面上露出期待身材,期冀問道,“如何?”

崔真熙翻身下馬,上前握住高孝予的手,“高君,小人此次幸不辱命,終於達成所期。說動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已是同意下國書,命欽差大人前往新羅斥責王上。”

高孝予聞言愣怔片刻,旋即胸中湧現巨大的歡喜,“當真如此?”喜極而泣,“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興奮的說話顛來倒去,“自當日樂遊原後,我日夜憂懼,心急如焚,本以為自己闖下大禍,成為家國罪人,悔恨幾乎死去。沒有想到蒼天保佑,還能有今日福報!”

崔真熙於歡喜無限中神色微微露出一絲遲疑來。

高孝予瞧著崔真熙神情奇特,不由心中生出一絲忐忑之情,“崔君,”小心翼翼道,“可是有什麽不好說的?”

崔真熙想起今日在太極宮中,自己向皇帝陛下跪辭離別之時,皇帝陛下的留下的那句話語,似乎是瞧著自己喊的“高君”名字。當時一刹之間,自己反應不及,不敢肯定是否聽的清楚。只是聽著皇帝陛下那句“莫再前來大周。”口氣淡淡,頗含厭惡之意。

他擡頭瞧著高孝予,。

見天光之中,年輕的同伴容顏憔悴,雖因著今日的消息面上泛起一絲喜色,到底此前臥床病了許久日子,眼底尚含著一絲淡淡的青色,不忍再拿這等事情煩擾他,勉強笑著開口道,“沒有的事情。只是咱們此次出使大周波折太多。竟有些疑神疑鬼罷了。雖然今兒入宮事情極為順利,但無法徹底放心。只有等到皇帝聖旨當真下來,欽差大臣持著國書登上前往新羅的使船,我的心才能徹底踏實下來。”

三日後,宮中發出聖旨,指定禮部郎中桓合為欽差,持國書前往新羅。

渭水的新柳垂下長長的柳枝,潺潺流水中波光搖曳。一輪紅日高高掛在天上。

新羅副使崔真熙一身白色冠服,躬身對著欽差禮部郎中桓合道,“此次新羅之事,諸般托於大人了!”

一身大周官服禦賜欽差、禮部郎中桓合手持國書,滿面胡須,露出一縷正氣,“本官奉聖人旨意前往新羅,主持新羅統序之事。於新羅國情不熟悉,此次路上,還要勞煩兩位使君了。”

崔真熙躬身笑道,“這是應該的。”

“欽差大人為了新羅之事奔波萬裏。新羅子民上下都感激非常。定當竭盡心力協助欽差完成此次宣旨差事。”

高孝予立在渭水河畔,回過頭來,望著長安城方向。

遠處的長安城高大繁華,像一場五彩十色的夢。

大周朝國力繁盛,這座都城,也就成了世界間最繁華的一座城市。

而他,不遠萬裏來到長安城,在這座城市裏邂逅一名美麗尊貴的女子,發生過一場夢幻般的感情。

他曾因著這段感情收獲過無數歡喜新月,也曾經因著這段感情險墜地獄,誤了家國,丟了性命。

如今一切事情塵埃落定,自己終於可以平安完成出使使命,保全自己,離開這座城市,返回新羅。劫後余生之外,遠遠瞧著長安城,不知怎的生出一股深深的悵惘之感。

崔真熙立在甲板上,遠遠瞧著高孝予,揚聲喚道,“高君,船只快起航了。”

高孝予從回憶中回過神來,應和道,“就來了!”

轉過頭去,狠下心思大踏步的向前邁步,登上即將遠離長安回返新羅的船舫。

渭水河流水悠悠,艄公執起船槳,在港石上輕輕一點,船只起航,漸漸離開水岸,將長安城遠遠拋在了後來。

水流緩慢,船舫行在其上極其平穩。

新羅使臣對視,俱有劫後余生之感。崔真熙心有余悸,開口道,“此次大周之行,跌宕起伏,拖了良久,好在最後,終於有了一個不錯的結局。”

高孝予應和到,“是啊!”

崔真熙聞言擡頭望著高孝予,見其面上魂不守舍,微微蹙眉,誠聲勸道,“高君,咱們乃是剖心相見的友人,我誠心勸你一番:這長安城中發生的一切事情,你最好都忘記了,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吧。大周皇帝的怒火,咱們新羅國承受不來。此前艱險,幾乎丟了性命,誤了家國,如今好容易一切都風平浪靜,您就當是為了自己,為了新羅,莫要再記在心上了!”